(2) 推进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进程,建设化工“三剂”、橡胶生产基地。
围绕市滨海发展战略,紧跟精细化工专业化、环保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围绕产业中的中高端环节,重点支持发展PTA(精对二苯甲酸)、TDI(甲苯二异氰酸酯)、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PU(聚氨酯)、聚醚多元醇、碳酸二甲酯、双酚A等附加值高、行业带动性较强的精细化工产品。
推进建设化工“三剂”生产基地。利用环氧乙烷发展乙醇胺、第三代水泥减水剂等化工助剂;利用邻二甲苯/苯酐,发展下游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等。
加快建设华南地区橡胶生产基地。开展异戊二烯的分离提纯技术和催化聚合生产异戊橡胶的催化、聚合工艺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进异戊橡胶合成生产;研究碳四分离技术,开发生产丁基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及其橡胶制品。
3、矿产资源深加工
重点开展高岭土新型陶瓷、造纸、涂料、催化剂载体材料、纳米材料以及塑料填充剂的生产制造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展尾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拓展高岭土产品应用领域,继续做大做强高岭土制品产业,延伸高岭土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油页岩、碳酸钙、南玉、钛、锡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4、现代中药
支持开展中草药种植、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南药中药产业基地建设,重点研究中药现代化技术、天然活性物提取技术、新型药物制剂技术,开发有独特地域品质的中药产品和抗病毒、抗感染、抗肿瘤、治疗心脑血管等功效的中药制剂、成药及功能保健品。加快新药开发和名优品种二次开发,打造优质中药材品牌。特别支持化橘红、沉香现代中药产业化。
㈢ 现代农业
应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实现现代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创新发展,建立一个“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在农业科技基础建设、农业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开展研发工作,着重解决农业产业链条中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科技支撑。
1、农业科技基础建设
(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依托龙头企业和科研单位,引导和扶持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龙头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自主创新、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继续加强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
创新技术推广模式,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积极与国家、省农科院开展产学研合作,结成科研和推广合作伙伴,利用合作伙伴的先进技术和最新科研成果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大力发展示范企业、农户和农技人员成为农业技术推广载体,开展零距离服务三农系列活动,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探索和实施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绿色证书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逐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
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办公场所,加大基层农技人员再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农技站的作用。
(2)推进技术集成和示范工程建设
围绕农业支柱产业,以保障供给为目标,熟化核心技术、组装集成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大力推进水稻稳产增产保障技术集成与示范工程、水果促花保果防裂果落果技术集成与示范工程、现代集约化养殖小区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工程、设施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工程建设。
(3)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利用信息化技术,支持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信息采集、动植物标准化种植养殖和管理信息、气象和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技术研究、农业科技文献信息数据库建设等重要基础性工作。
支持土壤土质检测和数据采集工作,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建设农业资源监测与环境管理信息技术系统;开展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建立农产品市场监测和分析系统。依托广东绿色农产品基地及其加工、物流中心,应用RFID技术,开发农产品物联网管理软件系统和基于C/S和B/S混和模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继续推进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建设。通过动植物医院远程诊所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创建多元化农村信息服务模式,进一步整合信息源,集成农业信息传播、科技服务、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等信息系统,普及推广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培养更多的基层信息员,引导信息和服务进村入户,打造出一个适合农民需求、适应农村需要的“村村通”移动信息服务网。
2、加强农业安全生产,保证农产品质量
(1)推进研究优质高产、高抗动植物优良品种选育及其安全高效集约化育苗育种技术。应用遗传育种、转基因技术等生物技术培育和选育优势新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支持建设动植物种子种苗专业化繁育基地,特别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植物新品种筛选和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