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茂名市科学与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茂府〔2012〕3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茂名市科学与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市科学技术局反映。
二О一二年五月四日
茂名市科学与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
(茂名市科技局 二○一二年五月)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茂名市科学与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使命,实现新跨越,促进经济长期平稳发展,建设和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㈠ 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围绕“建设和谐粤西经济强市﹑争当东西两翼科学发展排头兵”的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构建技术创新机制,采取一系列措施,围绕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组织科技攻关,大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二五”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全市组织申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698项,被列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79项,下达经费7028万元。全市共受理市级科技计划申请项目1784项,批准列入市科技计划立项项目1273项;下达市科技计划项目187项,经费1969万元。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投入体系基本形成,其科研经费投入大幅度增加,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11.58亿元。我市相继出台了《茂名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茂名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规定》、《茂名市专业技术人员突出贡献奖办法》、《茂名市专利奖励办法》、《茂名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促进自主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2、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市有219项科技成果获得市以上奖励,其中省、部级科技奖45项。到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19家,高新技术产品从2005年的88个发展到103个,年产值达60亿元,我市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石化及其后加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生物工程、水产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和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等高新技术产业。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增加到99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9家,有14家民科企业组建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全市先后有4个县(市、区)被科技部批准成为富民强县试点县;形成了果品、水产、林产化工、北运菜、蚕业、生猪等8条省级星火技术产业带。实施农村科技信息“直通车”工程以来,已在全市六个县(市、区)各镇建成“信息直通车”服务站点,建立了近万人农技信息员队伍;科技下乡惠及群众近百万人次。全市专利申请量达2156件,专利授权量1175件,较“十五”期间分别增长131%和141%;获省专利优秀奖3项,市专利金奖2项,市专利优秀奖25项;有7家企业被列为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茂南区、茂港区、信宜市被列入省知识产权区域试点,有80多个专利成果成功转化产生效益。注册商标达7000多个,获省著名商标45个,驰名商标1个。
3、科技队伍不断壮大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结构逐步改善。全市已拥有一支初具规模、基础较好的科技队伍,科技人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得到改善。据统计,全市现有各类人才51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0万人,占39%。专业技术人才中,35岁以下的占39%,36至44岁的占27%,45岁以上的占34%;从职称结构看,初级职称的占54%,中级职称的占34%,高级职称的占4%。每万人口中拥有专业技术人才260人。
4、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企业为主体、产业技术创新为重点、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9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家;省级专业镇16个;石化、高岭土、水产品加工、香精香料、温控产品广东省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和1个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园获得广东省第五批示范性产业转移示范园扶持资金;茂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获批准建设;我市已有100多家企业与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5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其中60个校企合作项目获得省科技厅产学研专项经费2480万元,所获经费在广东东西两翼地市中名列前茅。一大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在产业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大大提高了我市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