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中心城区范围,2011年进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2012年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初步实现对废弃含汞荧光灯、废温度计、废铅酸电池、废镉镍电池、废氧化汞电池等有害垃圾的单独收运,有条件的区要积极推进有害垃圾单独收运工作;2013年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30%;2015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2030年全市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
(六)加强资源利用。
全面推广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等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方式。加强可降解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组织开展对餐饮业产生餐厨垃圾情况调查摸底,出台《佛山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在中心城区选取部分餐饮企业进行餐饮垃圾分类试点,研究餐厨垃圾处理工艺并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场(厂)。加快统筹餐厨垃圾、绿化垃圾、建筑垃圾、粪便垃圾等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到2015年,全市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达到40%以上。
四、全面提高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
(七)强化规划引导。
加快《佛山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设施专项规划(2010-2020)》修编工作,配合我市垃圾分类,全面提升整个垃圾处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水平,统筹安排城乡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处理设施的布局、用地和规模,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并应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做好规划环评工作,健全周边居民诉求表达机制。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用地纳入城市黄线保护范围。规划管理部门在审批有关规划或建设项目涉及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时,须先征求垃圾处理主管部门意见。
(八)推广适用技术。
在“两填埋,两焚烧”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格局的基础上,以生活垃圾收集、中转、运输全过程改造提升为突破口,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管理经验,积极探索推广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技术,特别是探索餐厨垃圾处理技术,结合绿化垃圾、粪便垃圾的处理,集成多种处理技术,统筹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九)加快设施建设。
各区要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建立对项目前期工作审批的绿色通道,简化程序,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立项、建设用地、初步设计等环节审批速度。南海区应尽快完成南海环保电厂一期改扩建工程;顺德区应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分拣减量道路,条件成熟时推进杏坛焚烧厂的扩建工作;三水区要抓紧推进白泥坑填埋场建设及项目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