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开展九年一贯制课程整体改革实验,推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手段改革,合理控制教学难度,重视实践与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和对薄弱学科的指导力度,特别是农村学校和民办学校要与城镇学校保持教学计划同步,确保教学质量均衡提高,防止质量失衡。建立以校为本、区域联动的教研制度,努力提高市级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制度,逐步建立市、区(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鼓励学校特色办学,树立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典型。
(三)以规模和质量双优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水平
1、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继续推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重点壮大职业教育。以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到2015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联动发展机制,切实抓好高中阶段学校建校和招生工作;健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督导验收和检查制度,完善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高中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高中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促使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加快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当引进相关职业教育课程,探索普通高中办学多样化路子。
鼓励普通高中以突出办学特色为核心,积极开展高中课程教学实验,争取办出一批群众公认、有社会影响力的特色高中。
进一步优化我市普通高中布局结构,有条件的区域进一步扩大优质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充分发挥我市现有优质普通高中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促进薄弱高中加快内涵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市普通高中优质化发展。
3、着力推动普通高中教学改革。全面总结我市普通高中规模与质量双优发展经验,扬长避短,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充分挖掘课程教学资源,以岭南文化和潮汕文化为依托,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足选修课程,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和选择性,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以强化课题实验为抓手,创建省市、区示范教研组,着力推动重视教法、学法改革,以“课程观”取代“教材观”,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提高课堂活力与效率,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探索我市普通高中分层分类教学模式改革实验,如高二结束后,部分学生分流往中职、高职类发展;基础年级分层监测、分层评价、分层奖励等。着力提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完善落实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制度,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加强对全市普通高中基础年级教学质量的监测,进一步提高我市高中常规教学质量。探索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指导。
4、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局面。集中力量做大做强若干所骨干中等职业学校,并以之为主体,加快扩大办学规模。各区(县)集中力量建设1所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于一体、上规模有水平的职业教育中心。
(四)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为取向,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1、着力推进职业学校建校工作。市、区两级把中等职业学校建校项目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加快推动步伐。重点推进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市卫生学校易地重建、市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金平区职教中心、潮南区职教中心主校区、澄海区职教中心二期、濠江区职教中心、潮阳区职教中心配套项目、林百欣科技中专综合楼、潮阳建筑职业学校实训综合楼等项目的建设进展。进一步整合全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完善办学条件,提高整体办学实力。到2015年,全市中职学校达到国家级、省级重点中职学校11所。进一步增强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的协调性,促使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大体相当。
2、加强专业建设,能力建设。根据
教育部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全市职业学校结合各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强专业建设,每所学校设立2-5个重点专业,建设品牌和优势专业,以专业建设促进学校发展。到2015年,全市中职学校达到省级重点专业12-18个,市级重点专业20-30个,打造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重点专业。积极探索政府牵头、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实训中心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设施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分工合理、特色明显的学校实训中心、区域实训中心、企业实训中心,形成基础扎实,覆盖面广的粤东地区职业教育重要实训基地。
3、着力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按职业岗位需要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建立以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将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专业教学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大“双证书”制度的实施力度,增强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加强教学资源信息的建设,以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和重点专业建设为依托,推进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职教育教学网上资源库。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采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学习形式,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要求。
4、加强职业教育联合整体效应。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构建校企一体化办学实体,以“企业校区”形式加快非全日制中职教育的发展。成立校企合作机构,指导教学改革,协调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等工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和推广。完善中高职对口衔接试点工作,进一步建立中职学生直接升学制度,鼓励以市骨干职业学校为核心,建立由职业学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实现区域优质职教资源共享。支持办学水平较强的职业学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推进职业教育在政府之间、校际之间的广泛合作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