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建设。各地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依法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结合本行政区域内人口数量、企业数量、地区生产总值、产业和行业状况等因素,进一步加强监管力量,落实机构人员编制、设施、装备和经费,确保按国家标准配备到位。重点加强基层安全监管机构队伍建设,县市区要按照标准配备安全生产执法机构和人员,乡镇、街道要设立安全监管站,村委会、社区要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基础设施和监管装备建设,为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提供条件。加强安全监管人员依法行政及业务能力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的依法监管水平。
(三十二)加强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安全生产技术支撑机构建设,搭建科技研发、安全评价、检测检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安全培训、考评认证与咨询服务技术支撑平台。积极推进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建设,发展壮大安全评价师、注册安全工程师队伍。加强安全生产专家队伍建设,发挥专家在安全生产领域的技术服务作用。
七、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三十三)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重点推进地(州、市)、县(市、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工作,落实编制、配齐人员。加快推进矿产资源富集、开采企业聚集区和化工园区、化工企业聚集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高危行业大中型企业要建立现代化、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整合现有应急救援资源,建立救援队伍社会化服务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加快推进危险化学品救援乌鲁木齐基地、油气田救援南疆基地、新疆矿山救援基地建设。
(三十四)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和基础条件。建立健全部门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集中指挥和信息调度,实现快速、准确、及时处置安全生产事故。核实登记社会资源情况,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加强自然灾害预报预警和自然灾害防御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建设工作,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落实专项资金,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强化应急物资和紧急运输能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三十五)加强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动态修订完善。落实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报备制度,加强企业预案与政府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各级政府要定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各类企业要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和安全生产工作重点,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