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依法加强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深入开展“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量指标。构建全员参与的节能低碳企业文化,将节能低碳融入企业研发、生产和管理每一个环节。推行能源管理师制度,到2015年,培训考核至少100名能源管理师,建设10个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示范项目。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监测,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加强能效标杆企业建设。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建立企业用能总量与单位能耗指标相结合的节能目标考核制度和节能量交易制度。每年组织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公布考核结果。对未完成年度节能任务的企业,强制进行能源审计,限期整改。
(十七)加强工业节能减排。重点推进电力、煤炭、有色金属、钢铁、化工、石油石化、建材、造纸、发酵等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加强行业指导,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监督管理,创建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实施工业和信息产业能效提升计划,推动信息数据中心、通信机房和基站节能改造。推广分布式能源,开展智能电网试点,在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大力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支持发电企业开展通流系统改造、能量系统优化、高压电机变频改造等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供电煤耗,执行国家电力节能优化调度政策,对单位发电煤耗超过上年同期的发电企业,适度核减发电机组利用小时。现役燃煤机组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含企业自备电厂),全部进行脱硫设施扩容改造成炉外脱硫设施,燃煤电厂脱硫设施烟气旁路全部取消,30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完成脱硝改造;现役新型干法水泥窑全部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熟料生产规模在4000吨/日以上的生产线必须实施脱硝改造。推进沿黄经济区工业园区及宁东基地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大造纸、印染、化工、医药等重点企业工艺改造和废水治理力度,实施废水深度治理工程。到2015年,全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5%,年均下降5.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年均下降4%;废水处理率川区100%、其他地区达到95%以上;重点用能产品单位能耗下降10%,年均下降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节能量310万吨标准煤。
(十八)加强建筑节能工作。强化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监管,严格实施县级以上城市(镇)新建建筑节能50%的标准,地级市规划区内实施节能65%的标准。结合城市改建,开展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居住及公共建筑供热计量收费的办法。加快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的利用,12层以下住宅、公寓、宾馆等有热水需求的新建民用建筑要推广实施太阳能光热(热水)建筑一体化应用。全面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实施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加快绿色建筑关键技术、材料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鼓励采用蓄冷、蓄热空调及冷热电联供技术,中央空调系统采用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推广使用节能门窗、新型墙体材料、粉煤灰砖和砌块等建筑节能技术,增加节能建材的供给量和市场占有率。加强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推进节能监管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夏季、冬季空调温度设置标准。到2015年,5市城区全部实现“禁实”目标,禁止使用粘土砖;全区县级以上城市(镇)新建建筑节能设计和施工阶段执行节能50%标准的比率为100%;5市城区新建建筑执行节能65%标准的比率为100%。
(十九)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加强节能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完善路网结构,提高公路运营车辆实载率。大力开展节能驾驶教育培训,鼓励使用翻新轮胎。合理规划城市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公共汽车系统,加快提升车用燃油品质,完善天然气加气站网络,加快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优化货运组织管理,提高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水平。实施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及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推广废旧路面材料热再生、冷再生循环利用技术。加速淘汰高耗能老旧汽车,深入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支持机场、车站节油节电改造。到2015年,大型环保清洁能源公交车占公交车辆比例超过50%;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8%左右,其中营运客车、营运货车分别下降4%和1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