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水利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发展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成水利防灾减灾、水资源高效配置、城乡一体化供水、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发展制度保障体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主要目标有:
--节水型社会建设。引黄灌区建成现代节水型灌区,全区取水量、耗水量基本控制在国家分配指标以内,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481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8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4立方米,城市中水回用率达到50%,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0%。
--防洪减灾。初步建成黄河宁夏段综合防洪体系,重点河段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主要中小河流重点河段和病险水库达到规划的防洪标准。基本建成贺兰山东麓防洪体系,银川市达到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基本建立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体系。
--水资源保障。基本建成“南北配置、城乡统筹、丰枯补给”的水资源高效配置体系。139万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和35万生态移民用水基本解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体系,城乡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保障能源基地和生态建设用水。
--农村水利。完成70%以上的大型灌区和50%以上的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5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万亩。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初步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0平方公里。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严格控制水功能区排污总量,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44%以上。因地制宜恢复和建设城乡水域,基本建立起较完善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水利改革与管理。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新机制,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基本形成。水利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行业发展能力。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水法规体系,依法治水管水能力不断增强。水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结构趋于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由36%提高到40%。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规范有序,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水利综合经营实体不断发展壮大。
专栏2:“十二五” 期间水利发展主要目标
序号
| 指标
| 2010年
| 2015年
| 备注
|
1
|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万人)
|
| [139]
| 约束性
|
2
| 年取水量(亿m3)
| 72.37
| <黄委指标
| 预期性
|
3
| 年耗水量(亿m3)
|
| <41.5
| 预期性
|
4
|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
| [50]
| 预期性
|
5
|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
| [300]
| 预期性
|
6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0.43
| 0.48
| 预期性
|
7
| 万元GDP用水量(m3)
| 686
| 481
| 预期性
|
8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3)
| 91
| 64
| 约束性
|
9
| 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km2)
|
| [5000]
| 预期性
|
10
| 水功能区达标率(%)
| <30
| 44
| 预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