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综合保障不断加强。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完善,市政府每年与区(县)签订年度防震减灾工作目标责任书,形成防震减灾工作层层抓落实的新局面。国家、省、市专项投入到市地震工作经费超过1800万元,新设立南京市地震监测预警中心,有力地保障了防震减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存在差距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但由于历史原因,仍存在较多不足,主要表现在防震减灾能力与地震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区(县)地震工作机构仍需完善;防震减灾投入与防震减灾能力建设需求相比仍需加大;地震监测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重大建设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设工程和农村民居未按照法律要求设防,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尚未完工;地震应急指挥体系有待完善,技术支撑系统还需强化;城市应急避险保障能力还需提升,社会公众防震避震意识和能力需要强化提高。
(四)需求分析
根据《南京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结果,我市存在发生6级地震构造背景;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等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南京全区域都应当进行抗震设防。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我市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潜在危险。
1、经济发展需求
到“十一五”末,我市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2013年亚青奥会、2014年青奥会,将使我市城市化进程和重大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速,全市进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根据国内外震例,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地震易损度也将随之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地震区划、建筑物抗震设防、地震预警与紧急处置等地震安全保障措施来提高抗御地震灾害能力;需要周密的保障措施、科学的地震速报和高效有序的应急响应,才能将可能发生的灾害损失降至最低。总之,发展防震减灾事业,全面提升抗御地震灾害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2、政府服务需求
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社会公共事业必须纳入政府服务的范围。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的基础性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对服务型政府的政治要求。
3、民众安全需求
物质丰富、信息发达、社会安定,已成为公众习惯的生活状态。公众对政府高效应对地震灾害有很强的期望,对防震减灾知识科学普及宣传有强烈需求,参与应急演练、参与志愿者工作、组织民间救援团体等防震减灾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