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用于群众健身的体育设施日常运行和维护给予经费补助,并根据其向群众开放的程度,在用水、用气、用电、用热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三)落实土地保障政策
规划国土资源部门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体育产业的发展,保证相关用地的落实。在不改变使用权人、土地用途、原有用地规模的条件下,通过体育主管部门审核认定的方式,按照本市有关规定,支持原用地者利用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兴办体育产业。居民小区在规划建设时,要预留并保证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对公共体育设施、重点体育产业项目的立项、报建、用地和配套建设等,给予优先支持。对新增建设用地用于体育产业经营的,按照土地评估价和土地基准地价,结合土地市场价格,合理确定土地出让底价。
(四)组织实施激励政策
启动“体育产业培育发展工程”,开展体育服务业示范企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示范企业、体育产业园区(基地)的创评工作;在全市建成一批高质量的体育休闲基地,推动全市体育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大型体育赛事的激励机制,举办有影响的大型体育品牌赛事,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快速发展;积极举办运动休闲娱乐、体育用品、体育科学技术、体育文化艺术博览会,大力发展体育会展业。
(五)依法监管体育产业市场
体育、文化、经济监督部门要把对体育市场的监督管理和服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对体育市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法律体系,制定、出台配套的相关规定和实施细则,引导和规范体育市场主体行为。要加强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危险程度大的体育项目以及经营活动的管理,依法确定规范透明的准入标准、开放条件、技术要求和服务规范,适时出台管理规定,逐步建立严格、规范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推进体育服务质量认证制度。加大体育市场的执法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努力创造公正公开、平等竞争、运行有序的体育市场体系。
(六)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大力培养懂体育、善创意、会经营的高端复合型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和各种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鼓励有关高等院校设立体育产业类专业,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和体育企业建立具有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全国领先的体育产业教学、科研和培训基地。推进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制度,提升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完善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吸引财税、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体育产业领域,注重海外体育经营、研发、管理等高端人才的引进,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