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工商联自身建设
11.加强工商联会员队伍建设。按照面向工商界、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广泛性和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工商联会员发展工作。依照工商联《章程》的规定,建立会籍管理制度,制定入会标准,规范发展程序,建立不合格会员的淘汰机制。扩大工商联会员的履盖面,优化会员结构,增强组织代表性。提升企业会员和团体会员比重,注重将行业商会、行业协会、异地商会等经济类社团吸收为工商联团体会员。
12.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按照思想品质优、社会贡献大、公众形象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设立人才库,建好人才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着眼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长远发展,加强代表人士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实行分层级、分类、定向培养。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注重评价结果的综合运用,健全科学有效的培养使用机制,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依法经营能力。配合党和政府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13.加强工商联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各级工商联领导班子,适当增加工商联领导班子职数。搞好新老班子的政治交接。按照一职多备的原则,抓好领导班子后备人才储备。优化领导班子中党内外、专兼职人员结构,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履职能力建设。把综合素质好、各方面表现优秀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选拔到各级工商联领导班子,积极发挥领导班子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用,实行工商联领导班子向执委全会述职制度。大力加强工商联执委会、常委会建设,认真落实执委、常委、主席(会长)会议制度,建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完善议事程序和规则,切实发挥执委、常委参与会务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工商联主席一般由党外人士担任。统筹考虑工商联领导班子成员在人大、政协的政治安排。市工商联要加强对区县(市)工商联工作的指导。
14.加强县级工商联组织和基层商会组织建设。县级工商联和基层组织是工商联工作的组织基础和重要依托,要充分发挥其在发展和管理会员、联系和服务企业方面的组织作用,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县级财政预算要保障工商联办公经费、专项经费,并建立经费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县级工商联机关的内设机构,健全党组班子,着力解决办公用房紧张和设施简陋的问题。落实好县级工商联主席享受县级领导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县级工商联和市城区工商联要做好乡镇、街道、社区、市场等基层商会建设,推动商会进楼宇、进社区,加强对基层商会工作的指导。乡镇、街道、社区负责人中应安排专人联系工商联,建立县级工商联班子成员联系乡镇分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