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科技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一)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51、建设一支以领军人才、领军后备人才为核心,以创新团队为主体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到2020年,培养造就一批由院士群体、60名左右中原学者、600名科技创新杰出人才、1000名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人才构成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培养建设一批由科技领军人才带领的400个创新型科技团队;培养形成4万人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骨干队伍;培育建成50个左右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省科技厅人合处)
  (二)生物技术人才支撑工程
  52、在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信息、生物安全、生物资源、环境生物等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方面,依托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培养造就生物技术创新型科技人才。到2020年,培养造就20名左右生物技术领军人才,100名左右生物技术创业人才,1000名左右生物技术学科骨干,一大批生物技术产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支撑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省科技厅人合处、社发处、农村处、高新处)
  (三)新材料人才支撑工程
  53、在纳米材料、超导材料、信息功能材料、新型能源材料、新型超硬材料、新型耐火材料、新型有色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等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领域,瞄准世界新材料科技前沿,培养造就新材料创新型科技人才。到2020年,支持和培养50名左右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扶持100名左右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建设50个左右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一批新材料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支撑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省科技厅人合处、高新处)
  (四)企业研发人才集聚工程
  54、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着力推进企业研发平台建设,集聚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到2020年,培养造就450名左右企业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形成一批掌握产业关键技术的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带动形成2万个企业研发团队;建成300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平台,在优势产业建成30个左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省科技厅人合处、计划处、政基处并协调省发改委等相关单位)
  (五)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
  55、培养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的知识产权人才,加快建设素质优良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到2020年,培养100名左右具有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能力的高层次人才,1000名左右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专业人才,1万名左右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实用人才。(省知识产权局办公室)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56、在省人才和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省科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科技人才宏观管理统筹协调机制。(省科技厅人合处)
  57、各地各单位要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健全科技人才管理机构。实行科技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科技人才目标任务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人才目标责任体系。(省辖市科技局、省直管县科技局、国家级高新区管委会)
  (二)加大投入保障
  58、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证规划各项任务顺利实施。调整优化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和其他科技经费结构,加大向规划所确定重点任务的倾斜力度。研究建立新的财政支持渠道和方式,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省科技厅条财处)
  59、探索建立省科技创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和带动省内外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动。各级财政投入情况纳入政府考核目标。(省科技厅条财处)
  (三)增强服务能力
  60、加强科技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符合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人才工作政策法规体系。(省科技厅人事处、政基处)
  61、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优质服务,以领导方式、工作方式的转变不断开创科技人才发展新局面,有力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省科技厅办公室、机关党委、监察室、市县科技局)

  附件2:
  河南省科技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任务进度表

序号

任   务

任务计划进度

2012年度预期完成任务

责任人

责任厅领导

一、主要任务

  

 

 

(一)造就一支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科学家队伍

  

 

 

1

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国家和省重大科研任务为依托,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人才资源,造就一支具有原创能力的科学家队伍。到2020年,力争在豫院士达到25人以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科技人才达到10人次以上,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科技人才达到200人次以上。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科技人才平均每年20人次。

力争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科技人才达到20人次以上。

何守法

杨  岭

马世民

2

重点推进科学家工作室建设,瞄准前沿,围绕具有比较优势的科研领域,加强原始创新。到2020年,建设5-10个以杰出科学家及其研究团队为中心、具有国内一流研究水平的科学家工作室。

目前,国家尚未启动此项工作。待启动后,按计划推进。

 

何守法

苏  宁

刘怀章

马世民

3

实行国际通行的科研管理体制,首席科学家采取自组团队、自主管理、自由探索、自我约束,促生具有原创性和具有国内外突出影响的科研成果,带动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前期调研,后期完成。

前期调研。

何守法

苏  宁

马世民

(二)打造一支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

  

 

 

4

适应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技术研发、工艺创新、工程实现等方面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到2020年,正高职称工程技术人才总数达到5000人左右。

目前,全省正高职称工程技术人才1886人。拟每年平均增加300名左右,到2020年达到5000人左右。

正高职称工程技术人才总数新增300人左右。

夏培臣

黄布毅

5

以重大科技任务和重大工程的实施为牵引,以各种研发平台为载体,重点培养大批产业关键领域紧缺工程技术人才、复合型工程技术领军人才。

稳步推进,如期完成。

支持研发平台为载体,培养一批工程技术人才。

苏  宁

王占波

刘英锋

徐公民

于松河

贾  跃

6

通过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引进急需紧缺的优秀省外、国外工程师,推进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研发、新产品设计制造、新材料技术开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启动工作。

引进一批优秀省外、国外工程师。

何守法

马世民

7

鼓励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加强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支持企业开展工程技术人员的在职培训和高级研修。

稳步推进,如期完成。

支持企业和研发平台培育一批工程技术人才。

苏  宁

刘英锋

徐公民

于松河

贾  跃

8

加强高等院校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实践教育,全面推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和“双导师”制。

前期调研,后期完成。

前期调研。

何守法

马世民

9

充分发挥工程类和应用型科研机构在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支持有条件的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

前期调研,后期完成。

开展调研。

刘怀章

李中哲

(三)重点建设一批优秀创新型科技团队

  

 

 

10

依托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骨干企业、牵头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重点学科和研发平台为基础,以优秀领军人才为核心,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承担科研任务为支撑,组织建设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创新型科技团队,为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服务。

以实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等为抓手,按计划推进团队建设。

培养建设一批创新型科技团队。

何守法

马世民

11

围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招商引资项目和产业转移,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引进一批急需紧缺的创新型科技团队及领军人才。

以实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为抓手,按计划推进实施。

配合省委组织部和相关部门引进10名急需紧缺的科技领军人才。

何守法

马世民

12

在重点产业中,通过建立健全各类研究基地、组织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等,健全科技创新团队组织网络和管理运行制度,凝聚人才,集聚资源,以持续委托计划任务等形式,支持重点创新团队开展研发工作,保持其技术创新的优势地位。

逐步启动,稳步推进,如期完成。

支持一批重点创新团队开展研究工作。

苏  宁

何守法

刘英锋

徐公民

于松河

贾  跃

13

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和培育创新项目和创新团队,壮大科技创新创业力量。

深入开展调研工作,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创新项目,培育壮大创新团队。

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等创新项目,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开展研究工作。

刘英锋

徐公民

于松河

马世民

14

积极推进协同创新,鼓励高等院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人才资源共享,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创新能力,取得重大成果。

统筹资源,推进协同创新,实现产学研合作。

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工程,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

苏  宁

高新处

农村处

社发处

贾  跃

(四)支持和培养一批中青年科技创新骨干人才

  

 

 

15

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省政府“人才培养联合基金”、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等在培养中青年科技人才中的作用,加大财政专项资助力度。

2012-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河南政府共同投资1.5亿元,支持40岁以下科技人员开展工作。按照国家基金委和省政府协议进度及省人才计划方案实施。

完成培养支持中青年科技人才100人次以上。

王占波

何守法

刘怀章

马世民

16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独立牵头负责项目研究,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深入生产一线凝炼项目,对35岁以下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主持开展的研究工作予以倾斜支持。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和人才奖励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作用,促进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在各类科技计划中对35岁以下人员逐步加大支持力度。

在当前科技计划中对35岁以下科技人员加大支持力度。

苏  宁

王占波

何守法

刘英锋

徐公民

于松河

贾  跃

(五)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17

大力发展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强对科技创业人才的凝聚和培养。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大学科技园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6家。2020年,预计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60家。

新建3-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

刘英锋

马世民

18

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测试中心,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制度,加大对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技术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提高科技创业成功率。

前期调研,后期完成。

开展调研。

刘怀章

苏  宁

李中哲

19

积极培育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担保机构等融资平台建设,为科技人才创业创造条件。

前期调研,后期完成。

开展调研。

刘怀章

李中哲

20

充分发挥财税优惠政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成果转化科技计划等对科技人才创业的引导和扶持作用。

贯彻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组织开展企业研发项目鉴定工作,做好企业研发税收优惠工作,鼓励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截至目前,我省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623家,2011年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1.2亿元。

新培育50家高新技术企业,争取国家创新基金支持6000万元以上。

王占波

刘英锋

徐公民

于松河

杨  岭

刘怀章

马世民

21

进一步完善投融资、财税优惠等相关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吸引和支持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来豫创业。

到2020年,建立基本完善的投融资、财税优惠等相关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

逐步完善,有所突破。

刘怀章

王占波

李中哲

(六)加快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人才

  

 

 

22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人才队伍。促进和扶持民营及股份制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完善科技中介认证和培训体系,培养大批复合型科技中介人才。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科技中介机构的标准化水平,增强其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能力。

到2020年,建立一批适应我省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中介人才队伍。

以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为示范点,推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

杨  岭

张代民

23

合理确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科研辅助人员和技术转移推广人员的岗位比例,健全科研辅助、科技推广人员等各类专职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

协调相关单位,逐步探索实施。

完成调研工作。

夏培臣

黄布毅

24

全面加快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

到2020年,建设一批技术转移中心。

完成调研工作。

杨  岭

张代民

25

充分发挥人才市场、技术市场等在人才交流、技术转移方面的作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以及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在服务人才创业方面的作用,推动我省现代科技服务业健康发展。

鼓励重点实验室牵头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 重点项目,在培养国家“千人计划”、“973首席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鼓励重点实验室加大研究生培养力度。

积极组织重点实验室申报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苏  宁

杨  岭

刘英锋

王占波

贾  跃

二、政策机制

  

 

 

(一)创新科技人才培养开发政策机制

  

 

 

26

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教育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更新教育观念,改革培养模式,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标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突出以用为本,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协调教育厅,到2020年基本建立适合学生全面成才的培养模式和机制。

完成前期调研工作。

苏  宁

刘英锋

徐公民

于松河

贾  跃

27

推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科技人才的双向交流、相互兼职。探索实行科技人才特聘制度,大力培养和引进优秀科技人才。

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

推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

何守法

马世民

28

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制定本单位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建立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接受企业委托、定向培养企业研发人才的机制。

协调相关单位,前期调研,后期完成。

前期调研。

何守法

马世民

29

探索建立学术休假制度。

前期调研,后期完成。

前期调研。

何守法

马世民

30

注重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培养、凝聚和发现一流人才,建立在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人才机制及举才荐才社会化机制,促进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前期调研,后期完成。

开展调研。

苏  宁

刘英锋

徐公民

于松河

贾  跃

31

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实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培育建设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何守法

马世民

32

构建若干有利于科技人才健康成长的“人才特区”,赋予其“先行先试”的权限,在自主管理、评价机制、培养模式、经费使用等方面大胆创新,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断成长的科技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前期调研,后期完成。

前期调研。

何守法

马世民

(二)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政策机制

  

 

 

33

建立创新绩效综合评价制度,引导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建立以科研质量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确立用人单位在科技人才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将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纳入科技人才评价指标,建立分类评价体系。根据科技人才所从事的工作和岗位性质不同,对从事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应用开发的科技人才以及科研辅助、管理服务的科技人才,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尊重人才禀赋和个性,对特殊人才实行特殊评价方式和标准。适当延长评价周期,简化项目管理和评价程序,减少考核,为科技人才持续研究、长期积累、出重大成果创造条件。

协调相关单位,前期调研,后期完成。

前期调研。

何守法

苏  宁

王占波

 

马世民

34

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注重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建立健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对科技人才试行多种分配方式,确保优秀科技人才收入维持在较高水平。鼓励企业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探索实行技术成果、知识产权折价、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

到2020年,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绩效工资制度,实现多种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调研外省知识产权折价激励方式相关政策,厘清本省相关工作思路。

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科技奖励评审办法,更好地激励科技人才。

杨  岭

石晓东

张代民

35

适应现代院所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进科技人才管理方式,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倾向。完善职称制度,扩大用人主体在科技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和岗位聘用中的自主权。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由对科技人才的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通过竞聘上岗,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现科技人才的社会化管理与服务。

协调相关单位,前期调研,后期完成。

前期调研。

何守法

马世民

36

促进企业依法形成规范的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扶持等制度。

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培育力度,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截至2020年底,带动全省大部分企业依法形成规范的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扶持等制度。

新培育50家企业依法形成规范的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扶持等制度。

刘英锋

马世民

37

坚持公平公正,注重科研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加大对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科研机构的稳定支持力度。在科技计划中专门设立针对优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资助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

到2020年,基本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计划管理体系。

前期调研。

苏  宁

刘怀章

贾  跃

38

改进科研经费预算和支出制度,探索加大项目经费中的人员费用支出比例。

前期调研,后期完成。

开展调研。

刘怀章

李中哲

(三)创新科技人才流动配置政策机制

  

 

 

39

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人才流动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导向作用,健全科技人才流动和利益保障机制。制定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推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关键岗位负责人面向全球公开招聘的制度,促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在公共科技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理流动。

前期调研,后期完成。

前期调研。

何守法

马世民

40

设立“人才编制”,实行“特批特办、人编对号、人留编留、人去编销”。

协调相关单位,推行实施。

力争在一些单位推行实施。

夏培臣

黄布毅

41

加快科技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规范化、专业化科技人才市场。建立重点产业、行业和领域科技人才供需信息的发布制度,引导科技人才有序流动。

前期调研,后期完成。

前期调研。

何守法

马世民

42

加快推动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机制,加快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和集聚。

完善方案,稳步推进。

新建一批战略联盟,推进产学研合作。

苏  宁

贾  跃

43

创新政府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充分考虑企业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为科技人才搭建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的人才培养工作,加大对企业博士后研发工作的投入力度。

协调相关单位,推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

在企业新建一批工程中心、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等。

苏  宁

刘怀章

王占波

何守法

贾  跃

44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面向行业科技人才进行技术培训,将有关培训纳入政府培训项目计划给予支持。

前期调研,后期完成。

前期调研。

何守法

马世民

45

推动科技副职、博士服务团、科技特派员等工作,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向新兴产业、特色产业流动,向企业、农村和偏远艰苦地区流动,开展创新创业,提高生产一线科技水平。

目前,在职科技特派员5300人。

在职科技特派员达到7000人。

何守法

徐公民

马世民

(四)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政策机制

  

 

 

46

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制定职务技术成果条例实施办法,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保护科技成果创造者的合法权益。明确职务发明人权益,提高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落实职务发明人奖酬政策。加强对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支持和管理。资助支持个体和中小企业发明创造,获取知识产权

每年评定不少于5家知识产权优势区域、10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制定并实施我省知识产权优势产业认定办法、知识产权示范县(市、区)及示范企业评定办法;适时制定我省职务技术成果条例实施办法。根据《河南省专利申请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资助,分别于每年6月、9月分两次审核发放。

评定5个知识产权优势区域、10个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至2012年底参加专项行动的20个产业集聚区7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除零专利;制定并出台河南省优势示范工作相关办法。6月份专利申请资金到位,11月份资助资金全部发放完毕。

吴灯展

冯红建

郭民生

47

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机制,鼓励创造知识财产。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信用制度。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人才的培养。

探索我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到2020年我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全面展开;建立省级知识产权资产价值评估服务团队,开展跟踪服务机制建设,建立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信用体系;探索知识产权价值分析机构认证管理体系工作。探索建立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社会信用制度的途径。每年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并开展知识产权远程教育。

逐步建立完善质押融资项目数据库;在我省四个国家级高新区及两个国家级经开区开展6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巡讲培训,同时开展企业、银行质押融资项目对接,使2012年我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总额有更大突破。计划全年培训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3000人次以上。

吴灯展

楚明超

石晓东

郭民生

(五)创新科技人才对外开放政策机制

  

 

 

48

围绕重大战略目标,定期选派优秀科技人员到国外知名机构和企业接受培训或开展合作研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科技人才。制定支持我省科学家牵头组织或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以及在国际学术组织担任领导职务的计划,培育造就一支在国际学术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科学家队伍。

协调相关单位,前期调研,后期完成。

完成前期调研,逐步启动实施。

何守法

马世民

49

鼓励海外知名企业在我省设立研发机构。加快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豫创新创业提供舞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聚集海外科技人才。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设立科研流动岗位,聘用国际高层次科技人才来豫开展合作研究、学术交流或讲学。

到2020年,建设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吸引聚集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

加快郑州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新建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何守法

马世民

50

加强与国内科技创新力量的合作。通过省部会商等有效渠道,争取国家及有关部委对我省科技创新更大支持。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中直有关单位和省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和支持其在我省建立成果转移中心,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与长三角、山东半岛、江苏沿海、京津冀、关中-天水等区域的合作。

争取国家及地方对我省科技创新的支持。力争在争取资源、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所突破。

通过省部会商、京豫合作等渠道,争取科技部、北京市等对我省科技创新的支持。

何守法

苏  宁

马世民

三、重点工程

  

 

 

(一)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51

建设一支以领军人才、领军后备人才为核心,以创新团队为主体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到2020年,培养造就一批由院士群体、60名左右中原学者、600名科技创新杰出人才、1000名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人才构成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培养建设一批由科技领军人才带领的400个创新型科技团队;培养形成4万人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骨干队伍;培育建成50个左右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有中原学者22名;272名科技创新杰出人才;402名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人才;158个创新型科技团队。到2020年,力争完成规划任务。

培养造就3-5名中原学者、25名科技创新杰出人才、25名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人才;培养建设40个创新型科技团队;培育建成5个左右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何守法

马世民

(二)生物技术人才支撑工程

  

 

 

52

在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信息、生物安全、生物资源、环境生物等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方面,依托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培养造就生物技术创新型科技人才。到2020年,培养造就20名左右生物技术领军人才,100名左右生物技术创业人才,1000名左右生物技术学科骨干,一大批生物技术产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支撑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

逐步实施,稳步推进。

培养造就2名以上生物技术领军人才。10名以上生物技术创新人才。

何守法

于松河

徐公民

刘英锋

马世民

(三)新材料人才支撑工程

  

 

 

53

在纳米材料、超导材料、信息功能材料、新型能源材料、新型超硬材料、新型耐火材料、新型有色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等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领域,瞄准世界新材料科技前沿,培养造就新材料创新型科技人才。到2020年,支持和培养50名左右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扶持100名左右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建设50个左右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一批新材料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支撑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逐步实施,稳步推进。

支持和培养5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建设5个科技创新团队。

何守法

刘英锋

马世民

(四)企业研发人才集聚工程

  

 

 

54

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着力推进企业研发平台建设,集聚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到2020年,培养造就450名左右企业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形成一批掌握产业关键技术的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带动形成2万个企业研发团队;建成300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平台,在优势产业建成30个左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

协调相关单位,逐步实施,稳步推进。

培养造就45名企业科技创新杰出人才,一批创新团队,300个左右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

何守法

苏  宁

王占波

马世民

(五)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

  

 

 

55

培养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的知识产权人才,加快建设素质优良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到2020年,培养100名左右具有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能力的高层次人才,1000名左右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专业人才,1万名左右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实用人才。

每年培养认定20名高层次人才,200名专业人才,2000名实用人才,建设知识产权人才库。

计划完成20名高层次人才、200名专业人才、2000名实用人才的选拔培养,筹备建设知识产权人才数据库。

石晓东

郭民生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56

在省人才和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省科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科技人才宏观管理统筹协调机制。

建立省科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召开一次全省科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

何守法

马世民

57

各地各单位要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健全科技人才管理机构。实行科技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科技人才目标任务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人才目标责任体系。

探索实施,逐步推进。

积极推进。

省辖市科技局、省直管县科技局局长、国家级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二)加大投入保障

  

 

 

58

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证规划各项任务顺利实施。调整优化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和其他科技经费结构,加大向规划所确定重点任务的倾斜力度。研究建立新的财政支持渠道和方式,加大资金保障力度。

深化改革,稳步推进。

积极推进。

刘怀章

李中哲

59

探索建立省科技创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和带动省内外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动。各级财政投入情况纳入政府考核目标。

探索实施,逐步推进。

积极推进。

刘怀章

李中哲

(三)增强服务能力

  

 

 

60

加强科技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符合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人才工作政策法规体系。

调研启动,逐步完成。

积极推进。

夏培臣

王占波

黄布毅

61

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优质服务,以领导方式、工作方式的转变不断开创科技人才发展新局面,有力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

1、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召开全厅党风廉政建设暨机关党的工作会议,要求全厅要树立要树立“三种形象”,提升服务科技第一线的意识和水平。2、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治理“庸懒散软”活动,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3、加强省文明单位建设活动,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办好行政服务大厅。

继续保持省政风行风建设优秀单位、省文明单位等称号。

刘保民

郭遂臣

宋德祥

省辖市科技局,

省直管县科技局局长

李中哲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