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三)加快城镇信息化建设。
  1.提高信息服务支撑能力。完善信息网络,积极部署大容量光纤宽带网、高速3G网、数字广播电视等新一代网络,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 “三网融合”,加快物联网、无线城市建设,加快实现长吉两市固话、移动电话 “同网同费”。提高光纤宽带城市到楼入户接入能力,扩大农村覆盖范围,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农村光纤到村。
  2.实施 “数字吉林”工程。大力推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业务应用,充分发挥地理信息资源作用,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共信息数据资源库建设为切入点,加快 “数字吉林”工程建设,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管理水平及服务民生。

  信息基础设施专栏

数字吉林工程

完善现有固定网、移动网、数据网和传输网,建立第三代通信系统(3G)网络和基础平台、基础通信网络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数字电视播出与服务共享平台,建设呼叫中心、数据灾备、数字认证等信息资源基础平台。

农业信息服务工程

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和宽带互联网覆盖。

物联网应用提升工程

开展射频识别(FRID)、高端传感器、核心芯片以及核心技术设备制造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建设长春、吉林等城市应急管理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一批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现代物流、社区综合服务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实行县(市、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缩小校际间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经费投入、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差距。加强县域职教中心建设,引导每一个县建成一所县级职教中心,提高学校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2.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增加政府投入和财政补助,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到2015年,力争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2%。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研究制定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积极推进信息平台建设,争取医疗保险结算在长吉两市率先实现 “一卡式”服务。加快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十二五”期间,每个县至少有1所达到标准化水平的县级医院,每个行政村都要有卫生室,市辖区和县级市都要有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公益性文化基础。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重点加强市(州)三馆 (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完善省、市、县 (区)级三级图书馆网络,省、市和重点县三级博物馆网络,省、市、县(区)、乡 (镇)、村五级文化活动设施网络,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体育事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善面向大众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加强行政村体育健身场地和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健全的体育产业体系。
  五、科学管理,提高城市质量水平
  按照 “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一)提高城市规划编制水平。
  按照 “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高起点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各类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工作,科学预测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合理确定城市生态环境、土地、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范围,制定严格的空间管治措施。按照 “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要求,积极转变城市规划修编方式,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确保城市规划修编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和城市规划专业要求,又能体现地方特色。加强规划法制建设,强化对城市规划实施工作的监管,确保城市规划得到有效实施。
  (二)加大城市建设力度。
  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努力提高建设档次,启动实施一批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拉动性的城市建设大项目,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提高城市供排水、供热、供电、供气能力,逐步构筑功能齐全、布局科学、规模合理、节能低碳、高效协调、管理规范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实施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改善城市环境和面貌。合理改造旧城,高水平建设新城。依据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居民风范和生态环境等来打造城市亮点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和应急能力体系,增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确保城市安全。
  (三)创新城市管理体制。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责权一致、讲求实效的原则和科学有序、协调高效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职能,形成城市管理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新机制。坚持管理重心下移和属地管理,增强条块管理的互补性,努力消除管理盲区。要充分挖掘街道、居委会、物业部门的管理潜力,落实各层面管理职责,形成立体交叉管理网络,通过疏堵结合和源头控制,变突击整治为长效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投入机制,运用市场机制,多方引导国内外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及智能化,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拓展城市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做到市区与郊区、治标与治本、整治与疏导并举,形成规范有序、结构合理、开放透明、保障城市安全高效运行、市民安居乐业的长效管理机制。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