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淮河流域(防洪防旱防污供水)综合治理规划纲要的通知

  随着上游周边省份和规划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水量逐年递增,加之水污染治理相对滞后,规划区水资源面临着5个方面的压力:一是入境来水减少和枯水期延长。随着上游河道治理标准的提高、上游地区蓄水工程的增加和用水量逐年增长,在同等降水的情况下,洪水过程更集中和枯水流量更小情况将日益加剧,干旱年份入境可用水量将明显减少,沿淮地区干旱缺水机率增大。二是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矛盾。我省淮河流域沙颍河、涡河、奎濉河、浍河等跨省主要支流及淮河干流水污染严重,加剧了业已存在的水资源短缺矛盾。三是淮北平原水源单一且利用程度过高。淮北、亳州、宿州、阜阳等4市水资源量分别为7.4、23.5、28.3、31.1亿立方米,2010年用水量分别达到4.9、10.9、10.4、19.4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分别为65.7%、46.3%、36.8%、62.6%,已超过或接近国际公认的40%合理限度。蚌埠、淮南市城市用水主要利用淮河干流过境客水,水资源保证程度不高,水质污染风险大。四是中深层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淮北、亳州、宿州、阜阳等4市2010年地下水供水量分别占总供水量的72.4%、63.4%、72.7%、85%,中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已形成的漏斗面积达3400多平方公里,地下水位每年下降近2米,其中阜阳漏斗区面积达1200多平方公里;淮北市漏斗区面积280平方公里,并扩展至整个西部岩溶水源地,中心漏空区高度达80米。过度超采地下水,已危及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引发环境地质问题。五是城镇生活及工业生产用水增长快。未来10年,在通过采取节水型社会建设、调整经济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发展和控制农业用水量基本不增长等措施的前提下,规划区需水总量仍将呈持续增长趋势,中等干旱年份的需水量从2010年的190亿立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210亿立方米。总需水中,城乡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生态用水等刚性用水总量将从目前的43亿立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63亿立方米,年均增加2亿立方米。据此测算,2010年规划区中等干旱年份缺水量约28亿立方米,至2020年达到48亿立方米。
  从全省范围看,规划区紧靠水量丰沛的长江干流,区内有水量相对丰富的淠史杭灌区,跨区域或跨流域水源配置的条件较好,通过工程措施,供水安全有保障。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三化”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以“治水保安、兴水富民”为核心的“水利安徽”战略,加快推进“三水”同治,继续实施防洪保安,完善防旱减灾综合体系建设,全面治理水环境,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解决制约淮河流域发展的水资源保障问题。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保障民生。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防洪安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逐步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
  统筹兼顾,注重效益。防洪防旱防污供水并举,治标治本兼顾,开发保护并重,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协调推进,优先实施淮河流域发展急需和效益显著的项目。
  因地制宜,分区治理。立足地形、来水、工程条件,协调蓄水与防洪、排涝矛盾,加强工业需水管理,防范洪涝风险,实施分区治理。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强化政府及公共财政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利用资本市场,搭建投融资平台,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水利建设。
  (三)主要目标。通过5-10年的不懈努力,以防洪保安、供水保障、生态保护为重点,加快推进淮河流域防洪、防旱、防污、供水综合治理,基本形成与“三化”协调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保障体系。
  1.2015年的主要目标。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