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稳步增加护士数量。医疗机构要着眼社会效益和医院的长远发展,重点加强临床一线护士的配置工作。到2015年,北京市注册护士总数达到8.5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达到4人以上,全市医护比达到1:1.2~1.4。
第二,优化护理人员结构。逐步提高护理队伍学历水平,逐步完善职称晋升体系,提升护士队伍整体素质。到2015年,北京地区三级医院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于70%,并有一定比例的硕士、博士人才;二级医院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士不低于50%,并有一定比例的本科人才。职称晋升向临床一线人员倾斜,与护士临床表现和工作业绩相结合,反映护士临床工作能力。
3.开展临床护士培训
以护士的岗位需求为基础,建立和完善护士毕业后的规范化培训制度。依托具有较强专科护理实力的医疗机构,分步骤在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肿瘤、手术室、糖尿病、血液净化、精神卫生、造口伤口、助产士、静脉治疗、护理管理等专科领域开展专业化培训。探索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和使用,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争取到2015年,三级综合医院临床一线专科护士占护士总数的10%,二级综合医院达到5%,专科医院根据专业类别开展专科护士培养工作;三级医院护理部主任及护士长岗位培训率达到80%,二级医院达到50%。
4.提高医院临床护理质量
各级各类医院要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完善规范化的护理制度体系和科学有效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5.深化公立医院护理管理改革
改革护士人事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护理专业人员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分配制度、岗位培训制度、职称晋升制度等。以实行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完成护理岗位设置并明确岗位职责,完善与护理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相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使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向临床一线倾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护理人力配置列为对医院评审、验收的主要指标之一,切实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
探索护理专业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在一定规模的医疗机构设立具有护理专业背景的院级护理管理人员,建立责权统一、职责明确、精简高效、领导有力的护理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委员会对护理行政管理决策的咨询和参谋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体系,保障和提升护理质量。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