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完成市急救中心选址新建工程,加强院前急救基础设施建设和急救队伍建设,加强二级以上医院急诊科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疾病救治能力,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医疗急救服务。到2015年,建立起由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1所)、各县(市、区)紧急救援站(16所)、二级以上医院急诊科(40个)、乡镇卫生院急救点(52所)组成的四级医疗急救网络体系。
4.健全完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
(1)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对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加快市、县两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步伐,落实乡镇卫生监督站建站任务和村医卫生监督协管责任。到2015年,基本改变全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办公用房紧缺、执法队伍不足和装备设施落后的局面,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县乡村四级卫生监督执法网络。
(2)落实卫生监督执法责任。实行执业信用等级评定、新闻媒体公示、记分制校验管理和不达标医疗机构退出等制度,构建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监管责任网,强化网格化管理,增加日常监管密度和频次,扩大卫生监督覆盖面。实行部门联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规范医疗服务秩序。加强公共场所、饮用水、学校、放射、职业卫生、消毒产品、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到2015年,实现我市卫生监管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网格化、星级化。
(3)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强综合协调机构建设,制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考评办法,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引入纪检监察监督机制,建立以“分责、知责、履责、问责、负责”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责任监督体系。到2015年,建立完善覆盖各县(市、区)并延伸到农村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和责任监督体系。
(三)扎实推进“五项工程”
1.推进“百院兴医”工程。以“强基础、优环境、上水平”为目标,实施“百院兴医”工程,用3-5年时间,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全面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太原市中心医院进行改扩建,将其建设成集医教研为一体、具备全省一流水平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支持西山煤电总医院、太钢总医院改扩建,使其分别成为服务于西部、北部居民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将太原市人民医院与晋源区人民医院进行资源整合,建成服务于我市西南部居民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2012年,重点实施太原市中心医院改扩建、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综合楼、太原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大楼等8所市直医疗机构、4个县级医疗机构及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2014年重点实施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迁建、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老年病楼、部分厂矿医院和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改扩建等项目。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鼓励以银行贷款、融资租赁、慈善捐赠、社会资本投入等形式筹措建设资金,建立融资平台,推进“百院兴医”工程建设。到2015年,基本完成“百院兴医”工程,全市人民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2.推进“人才强卫”工程。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建立人才引进与支持基金,对高层次和紧缺型人才,可实施年薪制或协议工资制,在住房补贴、家属安排、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卫生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对现有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培养深造,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强化卫生管理人员规范化培训,逐步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管理队伍。从2012年起,每年乡镇(社区)卫生机构招录卫技人员不少于空编数的1/3,并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十二五”期间,培养和引进博士学位专业人员30名,硕士学位专业人员300名,选拔培养200名有一定临床经验和业务水平的后备学科带头人,选树60名太原市名特医学专家,培养20名省级医学专家,打造一批技术过硬、群众公认、德技双馨,在省内具有竞争力的专家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