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工程。以提高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为目标,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争取在一些特色优势产品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引进、集成和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点围绕枸杞、葡萄、羊绒、乳品、果蔬、中药材、淀粉发酵等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配置相应设施设备,提高研发能力。组织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行业协会和骨干企业,以农产品精深加工、质量安全、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为重点,筛选出各领域急需引进、攻关、推广的技术项目。建立农产品加工行业重大科技项目储备库,积极参与国家和自治区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十二五”建设规划编制,鼓励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申报、实施相关项目。以提升中小型企业技术水平为核心,搭建技术对接和推广平台,广泛开展先进实用技术、装备的推介活动。
(四)实施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以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为目标,在农产品优势产区、产业带和主要加工、集散地,依托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布局、建设加工园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向优势产区及其加工园区聚集,提高产地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重点建设中宁枸杞、银川-吴忠乳品、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同心-灵武羊绒、西吉-原州马铃薯、平罗-惠农脱水菜等加工业集聚区。
五、保障措施
(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指导服务。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加工业管理体制,理顺部门分工,明确管理权限,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完善政府主管部门工作机制,转变工作方式,切实履行农产品加工业宏观管理指导职责,为农产品加工业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支持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行业协会等服务组织,鼓励其围绕农产品加工业需要,开展行业状况调查、产业规划制定、诚信体系建设、项目评估、技术咨询、人才培训、质量认证等方面的服务,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自身权益,助推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
(二)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产业发展成本。通过加工园区搭建招商引资和技术改造平台,集聚和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带动基地建设。原则上新办企业都要进入工业园区。坚持“扶强龙、引外龙、兴小龙、育新龙”的思路,集中精力、财力着力打造行业“旗舰”和“航母”。自治区确定的重点产业,每个产业每年重点支持2个-3个企业,突出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最大限度开放市场,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联合、重组,向集团化发展。积极引进知名品牌企业和产业转型中不适宜在城市发展的房地产、高耗能等企业,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
(三)加快结构调整,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照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以“一优三高”为目标,建立规模化、标准化、专用化的优质原料基地和产业带、产业区。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兴办稳定的农产品原料基地,确保原料的有效供给。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培育和发展“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生产经营方式,重视协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建立企业、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
(四)实施精品战略,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竞争力。依托我区区位、特色、质量等优势,突破资源总量小、扩大规模受限的劣势,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加快发展“清真”食品等精深和系列产品加工,开发适应不同消费层次需要的优质产品,扩大市场占有量,提高产品知名度。加强对知名品牌的保护,加强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保护,发挥品牌效应。在重点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等认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出口规模,推进宁夏特色优势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五)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制约发展的技术问题。依据农产品加工业产业、技术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特别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组织的作用,积极组织科技力量,对影响我区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的难点、共性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开展“中试”试验,切实解决制约发展的技术“瓶颈”。实施“农产品加工企业素质提升工程”,对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职工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切实提高企业整体素质。针对我区加工业技术需求,组织国内外专家开展企业技术对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