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优质牧草。
1.发展基础。2010年,全区种植牧草800多万亩,其中以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近600万亩,牧草总产量500万吨。加工企业1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年加工牧草产品8万吨。
2.产业布局。牧草种植主要布局在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加工重点布局在盐池、海原、彭阳及农垦系统。
3.发展目标。到2015年,种植各类牧草1000万亩,年产干草620万吨,加工牧草产品50万吨。
4.发展方向与重点。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推广种植、收获机械,重点发展草粉、草颗粒等易于运输产品,扩大出口。重点培育绿海、茂盛、荣发等企业。
(十三)羊绒。
1.发展基础。我区是全国乃至世界羊绒原料集散地和主要初加工基地,其原绒收购量、无毛绒产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60%和50%左右,羊绒产业已成为宁夏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区现有羊绒加工企业9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1家。2010年实际加工产量1.07万吨,主营业务收入79.70万元,出口创汇1.28亿美元,实现利润7.01亿元。目前从羊绒分梳、制条、纺纱到面料、制衫,已基本形成了加工产业链。产业正在从以原料产品为主向深加工产品技术研发、扩大加工规模、打造知名品牌方向发展。
2.产业布局。羊绒产业主要集聚在同心、灵武,其中同心为羊绒原料集散地和初加工基地,灵武为羊绒及其制品加工生产基地。银川市区是中、高档羊绒制品深加工的辅助区域。
3.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灵武羊绒产业园的带动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区国际羊绒原料流通集散地和初级产品加工基地地位,在确保产品扩张规模的同时,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和经营水平,创建国际知名品牌。
4.发展方向与重点。以打造“宁夏精品羊绒”地域性品牌为重点,在发展无毛绒、绒条精品初加工基础上,积极开发羊绒服装、羊绒服饰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重点培育中银、圣雪绒、荣昌等企业,使之做大做强。
(十四)其他地方特色产品。
除上述大宗产品外,积极发展灵武、中宁、同心等地红枣、贺兰螺丝酱菜、平罗、惠农番茄酱、彭阳杏产品、隆德沙棘产品等一些区域性地方特色产品,以及分布各地的食用油、小杂粮、蜂产品等加工,对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对此,各地应高度重视,依据资源容量、市场需求,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发展规模、产品开发和市场定位等。
四、主要任务
根据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目标及趋势,重点实施“四大工程”,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和素质,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
(一)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以解决主要农产品产后处理设施简陋、工艺落后、损失严重、商品价值低、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为重点,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争取国家扶持、农民建设、农林牧部门技术指导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农民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产地贮藏、保鲜、烘干、分级等初加工设施,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实现提高质量、延长存放期、均衡上市、减损增效、促进增收等一举多得的效果,普惠广大农民。重点在稻麦、玉米、马铃薯、胡麻、向日葵等大宗粮油和枸杞的贮藏、烘干、分级等环节,苹果、葡萄、红枣、西甜瓜、蔬菜等大宗果蔬的采后预冷、打蜡、分级、包装、贮藏、保鲜等环节,畜禽水产品运输、静养、屠宰、分割分级、冷冻、包装等环节,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小型运销企业建造贮藏设施、购买小型烘干、清选、分级、运输等设备给予财政补贴扶持。
(二)实施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培育工程。以壮大骨干企业、提升其技术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为目的,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扶持,支持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加快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发展精深加工,创建国内知名品牌,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对入选领军企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基地建设、精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质量安全、节能减排、品牌创建推广和市场开拓为重点,在财政、税收、融资、贸易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促进企业规模扩张、技术改造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