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推广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在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和培训,补充垃圾分类回收桶和回收点,居民能按要求投放垃圾,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5.利用清洁能源。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在社区大力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鼓励居民利用太阳能等清洁优质能源产品,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改善大气质量。
6.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通过宣传栏、讲座和结合产品推介活动等方式对居民进行低碳生活教育。倡导居民节约资源,绿色消费,使用环保袋,不用塑料餐盒,少用一次性用品。
(三)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的内容,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居民自助互助服务、社区商业服务。
1.实行一站式政务服务。社区要从方便居民办理各项业务出发,实行政府部门基层办事机构“一站式”服务,为居民提供户籍登记、计生、劳动就业等政务服务。
2.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按照人口规模,参照地域面积、服务对象、服务需求和功能定位等因素建设社区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咨询、法律援助、劳动保障、青少年帮扶、心理辅导、老幼照料等多元化的综合服务。
3.建立“社区家园网”。以社会建设“织网工程”综合信息平台为依托,根据各社区的不同特点,开发个性化的“社区家园网”,在网上实现群众诉求的受理、分流、办理、反馈的全流程管理,让社区居民享受各种公共服务和公益服务。
4.推进住宅区物业管理全覆盖。针对原特区外物业管理薄弱的现状,采取专业式、菜单式、守护岗式等多种模式引入物业管理,整合优化社区管理资源,解决社区尤其是城中村、老旧社区的物业管理问题。到2013年底,实现住宅区物业管理基本覆盖,到2015年底,实现住宅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5.鼓励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成立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发展社区服务组织网络。鼓励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委托和授权社会组织承担社区服务事务,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
(四)创新社区管理机制。
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理顺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发展社区自治组织,构建新型社区管理模式。
1.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参与建设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活动,推动社区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建立党群沟通的固定渠道,党代表与社区建立固定联系,定期到社区开展工作。
2.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实现每个责任网格与各区(新区)、街道、社区综治信访维稳三级平台及其他部门实现信息联网、实时对接,形成立体化、信息化的网格服务管理格局。每个责任网格内实行精细化、标准化的服务管理。
3.发展社区自治组织。强化居委会“枢纽、议事、监督、服务”职能,完善居民自治制度,推行居委会与业委会委员交叉任职制度,充分发挥各类社区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制定社区事务议事规则,健全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民主评议会、居民论坛、听证会等多种监督形式,积极拓展政府与居民的互动功能。
(五)丰富社区文体生活。
完善社区文化设施,促进社区文体资源整合和利用,不断创新社区文化活动载体,加强社区间活动交流,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促进社区文化发展。
1.完善社区文体设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努力形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文化设施。安装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推动学校、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单位的文体设施向社会开放,到2015年底,基本建成“10分钟文体圈”。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