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高保育教育质量的意见
(渝教基〔2012〕16号)
各区县(自治县)教委、北部新区教育局,市教科院、市技装中心、市评估院:
为贯彻落实《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11〕46号)精神和
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教基二〔2011〕8号)要求,规范保育教育工作,提高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现就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高保育教育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增强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我市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努力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但是,全市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总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一是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字、拼音、运算、英语等课程,教授奥数、珠脑心算等幼儿难以理解的内容;二是小学附设幼儿园(或学前班),没有独立的园舍场地,超班额人数编班,按小学教室的方式编排座位,缺少活动空间;三是统一使用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进行教学,满篇文字,很少图画,毫无趣味;四是以举办双语班、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为名进行小学化教学,提前学习文化知识,开展超越儿童发展阶段的强化训练活动;五是缺少户外幼儿活动场地器材,不能满足幼儿探究、游戏、运动的需要;六是采用“粉笔+黑板”的方式,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七是缺乏必要的玩具、游戏材料、操作材料,幼儿游戏活动不充分。八是不按规定年龄编大、中、小班,不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组织相应活动;九是不遵守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执行小学作息时间,按小学课表上课;十是给幼儿布置写、读、算、背等家庭作业,进行文化知识考试,一些小学对入学儿童进行测试。
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危害极大。一是损害幼儿身体健康发育。把幼儿封闭在教室里,束缚在座位上,使幼儿缺乏运动,肢体发育受到伤害;幼儿长期埋头读写,容易造成近视、脊柱弯曲等病症;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容易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二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长时间将幼儿置于高度紧张状态,给幼儿过大的精神压力,会使幼儿个性受到压抑,心灵受到创伤,既使幼儿失去童真快乐,又不利于幼儿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人格的形成。三是损害幼儿学习兴趣。过重的学习压力和负担会让幼儿从学习之初就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影响后续学习的可持续性。四是损害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艰深的内容和死板苛严的教育方式,压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潜能。五是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幼儿过早集中开展智力学习,会挤占幼儿生活活动、体育活动、游戏活动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六是误导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不利于引导家长和社会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不利于家园共育。七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小学化”使幼儿教师习惯于简单管理和灌输,缺乏对幼儿教育规律的探究和保教业务的钻研,影响其专业化成长。八是幼儿园以举办特长班、兴趣班、实验班等为名乱收费,乱买滥购幼儿教材和教辅资料,向家长违规收费,加重幼儿家长经济负担,损害了群众利益,影响了教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