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9~11月)降水量约为80~100mm,较常年同期略多;气温较常年同期略高。
(二)重点防范期
根据全市地质环境特点、地质灾害分布发育规律及以往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分两个阶段,一是3-4月土体解冻期。这一期间全市由南往北气温升高,土体解冻,受土体冻融及土体中地下水作用影响,易发生坡体崩塌与滑坡地质灾害。二是主汛期的6、7、8、9月份。这一期间全市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70%以上,地质环境脆弱地区在降雨条件下突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因此,今年3-4月冰雪消融期及6、7、8、9月主汛期是全市崩塌、滑坡、泥石流、构造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因采矿活动造成的地面塌陷、崩塌地质灾害雨季也会有所加重。
(三)主要地质灾害预测
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全市数量最多、分布面积最广的地质灾害。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局地异常气候增多,地质灾害的突发性越来越强。干旱造成岩土体松散开裂,山体紧固性发生变化,一旦遭遇强降雨,发生突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概率会明显增加。黄土地区解冻期引发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增多。
矿业开采、公路铁路建设、建房切坡等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数量多、分布广、危害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不断增多,极易引发边坡坍塌、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随着我市煤炭资源整合、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大部分小煤矿被关闭,由此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发育程度总体上会趋缓,但以往形成的致灾因素仍可能继续引发灾害。煤矿兼并重组及一些国有大矿生产规模不断扩张、开采技术不断提高,会形成大面积采空区并引发大量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及威胁对象
我市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类型有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泥石流等。按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现状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高易发区(A)、中等易发区(B)、低易发区(C)和不易发区(D)4个区17个亚区(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见附件1)。
(一)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
1.古交市中部以采矿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地质灾害为主的高易发区(A1)
主要分布于古交市中部嘉乐泉、姬家庄、神堂岩等地区,地质灾害类型以煤矿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裂缝、滑坡等为主,采空区大面积分布,导致大量土地、村庄裂缝、水资源破坏,危害严重。该区面积379.76km2,调查到的隐患点约75个,其中中型以上隐患点约6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