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能耗总量控制。实施能耗强度与能耗总量相结合的调控制度。按照节能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根据全市及各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耗状况、节能潜力等情况,科学测算能耗总量指标,建立强度指标与总量指标相结合的节能指标体系,合理分解各项指标,通过实施能耗总量控制,确保完成能耗强度目标。加强对各县(市、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的跟踪监测,对能耗强度过高或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的地方和单位,合理控制能源消费规模。按照有序用电、节约用电、高效用电的原则,落实用电方案。从严控制高耗能单位和产能过剩行业用电,坚决停止不符合产业政策、违规建设和淘汰类企业的用电。加强自备电厂监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提升科技节能水平。一是加快节能技术创新步伐。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用能单位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节能投入机制,逐步增加节能研发资金,加大投入,围绕重大关键共性节能技术,开展研发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技术和高效节能设备。二是加快推广应用节能技术产品。定期公布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推广目录,加快节能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引导用能单位和金融机构投资方向,加快节能技术改造。三是加快淘汰落后步伐。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淘汰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设备,改善产品结构,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四是加强节能对外合作。充分利用外国政府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资金,开展节能课题研究,实施节能项目,引进先进节能技术、理念,提高节能创新能力。鼓励我市用能单位积极与国际知名公司开展节能技术交流合作,联合开发适销对路的节能技术产品。
(五)强化节能监察执法。一是完善节能法制体系。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
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
山东省节能监察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快制定能评审查、重点用能单位监管、高耗能行业区域(企业)限批制度等配套政策。二是加强节能监察机制建设。巩固市县两级联动机制,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完善日常监察与专项监察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建立节能监察与帮促服务相结合的机制,逐步建立健全节能监察工作长效机制。三是加强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按照快速反应、及时诊断的要求,增加人员编制,配备必要装备,增强软硬件能力,提高节能执法效能。四是加大执法力度。集中开展项目能评、淘汰落后、能源计量、能效标识和限额标准等专项执法监察,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经限期整改仍达不到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六)加强节能监测考核。一是落实目标责任。把节能目标层层分解,切实落实到部门、基层和用能单位。二是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科学的节能考核方法,健全政府、部门和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加强能源统计和节能监测工作。健全用能单位能耗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建立回收能、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等统计评价报告制度,为节能决策、考核提供依据。三是加强节能监测工作。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定期公告各县(市、区)、市直部门、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四是严格落实奖惩。健全考核结果运用制度,严格落实节能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一票否决制度和“四不一奖”等规定,切实发挥考核问责的震慑和促进作用。完善节能奖励制度,表彰奖励节能先进典型。
(七)加强节能宣传引导。深入宣传节能工作,解读节能法规政策,普及节能知识,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建立节能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带头倡导先进节能理念,弘扬节能环保社会风尚。深入推进全民节能行动,开展节能“六进”活动,即节能降耗进社区、进课堂、进家庭、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组织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活动,提倡每周少开一天车、每月节约一度电、减少电梯使用、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使节能成为全社会每个人的自觉行为,营造“节能减排,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探索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消费者付费制度,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在产品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的节能责任和义务。
(八)切实加强节能工作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一把手责任,将节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主管部门全力抓,相关部门重点抓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节能主管部门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密切部门配合,健全联动机制,强化分工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节能工作局面。强化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加强节能管理和能源统计能力建设,完善机构,充实人员,加强培训。加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协助政府做好节能技术推广、宣传培训、信息发布、标准制定、执法检查和行业统计等工作,及时收集行业先进节能信息,指导和帮助重点用能单位做好节能工作。引导节能咨询服务机构,开展节能基础课题和政策研究,为节能管理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