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推进。市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联动机制,研究制定推进质量标准化和认证工作的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把质量标准化和认证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县(市、区)要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化和认证工作规划,明确任务目标、工作进度和完成时限,把任务分解到年度,落实到部门和企业,严格考核奖惩,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二)突出工作重点,强化人才培养。围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突出做好质检园区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标准体系建设、认证工作有效性提升等重点工作,把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监管发现问题的产品作为重点,强化标准实施、认证监督和许可把关,扶优汰劣,促进相关产业加快优化升级。要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领导干部和企业在职人员的培训教育。每年组织举办2-3期标准化培训班,对全市企业标准化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施人才共建、定向培养。到2015年,全市标准化从业人员达到1500人。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重点支持产业标准体系建立、标准数据库建设、标准的实施推广等,对获得国际领域互认资格的重点项目和节能产品、低碳环保等重点领域认证技术研究推广给予扶持。积极支持市质检中心园区建设,研究相关配套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山东名牌产品(服务名牌、出口名牌、名牌农林水产品)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10万元奖励。获得奖励的企业纳税注册地在泰山区、岱岳区、泰安高新区、泰山景区、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范围内的,由上述五区落实相关政策,年终市财政按照兑现政策的50%进行奖励,奖励资金从财源建设资金中列支。在对主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修)订的企业进行资助奖励的基础上,视财力状况再安排部分资金,重点支持重点产业标准体系建立、标准数据库建设、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支持省级以上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对承担国际、国家、省专业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单位及创建AAA级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的企业进行资助。各县(市、区)也要制订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对质量标准化和认证工作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