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关于发布2013年广州市第二批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二)广州地区企业、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主办或承办,具有较高行业影响力的科技论坛或研讨会。

  (四)由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举办,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能提高我市的国际影响力、解决我市的实际问题、促进我市相关产业发展的学术会议、论坛等。

  (五)未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任何国际科技会展名称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等字样,也不得使用“中国国际XX会议(展览)”及其它类似名称,但可使用中国地方性会展名称,如“中国(地区名)国际XX会议(展览)”。

  四、资助原则

  (一)会议资助额度。

  一类国际科技会议:在本领域内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科技会议,参会外宾人数在150人以上的,组织我市企事业单位参加数在20家以上的。资助资金在10万元至20万元之间。

  二类国际科技会议:在本领域内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科技会议,参会外宾人数在50至150人之间的,组织我市企事业单位参加数在10至20家之间的。资助资金在5万元至10万元之间。

  三类国际科技会议:在本领域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科技会议,参会外宾人数在50人以内的,组织我市企事业单位参加数在10家以内的。资助资金在5万元以内。

  (二)向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申请经费资助的国际科技会议,经批准后,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原则上作为会展的主办单位、协办单位或支持单位之一,并对扩大会议影响及充分发挥会议作用提出指导意见。

  (三)国际科技会议资助专项采取优先支持的原则,优先资助规模大、影响大、定期举办的会议,优先资助具有行业优势和举办经验的单位举办的会议。

  (四)申请国际科技会议经费资助的项目,承办单位须提交上级政府相关部门同意举办国际会议的批件复印件。时间范围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2013年举办的国际会议需在2013年2月补交批件资料。

  (五)我局将组织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并根据专项会议计划安排和经费预算方案(或会议总结情况和经费决算报告),确定经费资助的额度。并对同意立项资助的项目给与批复,办理资助金额拨付手续。承办单位在国际科技会议结束或经费下达一个月后,必须进行书面结题。

  五、材料要求

  申请2013年国际科技会议经费资助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广州市国际科技会议资助申请表》。

  (二)相关部门同意举办国际科技会议的批件复印件(提交申报材料时,需提供批件原件作受理查验核对,否则将视作形式审查不通过)。

  (三)举办国际科技会议的相关背景材料。

  六、联系方式

  联系处室:交流合作处

  联系人:肖昌灌、何宇华

  联系电话:83124196、83124197;传真:81306851

  电子邮箱:gzstec@126.com

  纸质材料受理点:广州市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联系地址:广州市中山六路232号越秀新都会大厦东座8楼8A08室

  邮政编码:510180

  联系人:黄振林

  联系电话:81307221

  附件6
  2013年应用基础研究专项申报指南

  应用基础研究专项围绕我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针对我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进行原始性创新和前沿探索性研究。本专项瞄准前沿,以理论、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突破为目标,加强技术储备,促进人才培育,推进优势学科建设。

  一、申报要求

  除须符合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总体要求外,项目申报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应用基础研究专项项目面向在穗的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征集。

  (二)实际主持和从事项目研究工作的负责人,应为具备副高级技术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不具备上述条件的申请者,应有两名具有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项目组成员中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应不低于30%。申请者所在单位和合作单位应对申请项目作实质性审查,签署意见,并提供相应研究条件,保证项目的正常开展。

  (三)应用基础研究专项项目市财政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20万元。

  (四)应用基础研究专项项目实施时间为2年。

  (五)2013年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专项实行限额申报,具体申报限项数将通知项目组织单位。

  二、申报内容

  (一)农业

  专题一:作物种质资源创新研究(编号:1401)

  应用细胞融合技术、小孢子培养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开展广州特色农业产业中主要作物种类的资源创新研究,筛选具优质、丰产和抗逆性强的亲本材料。

  专题二:现代生态储粮及粮食安全检测技术研究(编号:1402)

  应用脱氧剂气调储粮技术、粮食低温保鲜储藏技术及粮食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监测粮食储存安全的危害因素,建立粮食安全生态控制系统及快速检测技术平台。

  专题三:特色种养产业中具特异性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编号:1403)

  针对广州特色种养业的农产品,开展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特异性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筛选、提取和产业化应用研究。

  专题四:新型生物源杀虫或抗菌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利用(编号:1404)

  开展新型高效的细菌源、真菌源及植物源的杀虫或抗菌天然活性物质的分离和筛选、杀虫和抗菌机理研究、安全性评价、及制剂的研发。

  专题五:重大动植物病虫害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技术研究(编号:1405)

  针对近年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猪流行性腹泻、罗非鱼链球菌病、红火蚁等危害农业生产和人们健康的新型病虫害,开展病虫害发生、流行及其防控技术的研究。

  专题六:猪、鸡高效低碳抗逆养殖技术研究(编号:1406)

  开展猪、鸡抗高温高湿等应激因素生理调节剂的研究,及其高效繁育技术研发,集约化低碳、环保猪鸡养殖新工艺的研究。

  专题七:水产主养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编号:1407)

  开发一批水产主养品种的分子标记,开展分子标记在生长和抗病等品种培育中的应用研究,建立高效的选育新技术。

  (二)医疗卫生

  专题一:干细胞治疗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基础研究(编号:1408)

  利用人MSCs治疗免疫性疾病,建立基于病人特异的细胞为材料的疾病模型与药物疗效评价体系;探讨寻找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药物靶点以及基因表达的基础研究。

  专题二: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化防治的研究(编号:1409)

  利用脑影像学、脑电生理学及神经认知检测技术探讨抑郁症、焦虑症,躯体疾病伴发抑郁、焦虑的早期诊断技术及优化防治研究;利用前瞻的队列研究技术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行为异常症状进行探讨,寻找高危预测行为指标及遗传、环境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专题三:医用材料研究(编号:1410)

  基于可降解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和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器械的设计制造与生物安全性评价。

  专题四: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研究(编号:1411)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采用细胞、动物模型研究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筛选早期诊断、治疗靶点和风险预测的生物学标记和方法。

  专题五:代谢性疾病影响生殖功能的机制和靶向治疗(编号:1412)

  利用动物模型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影响生殖功能的代谢性疾病的病因、作用、分子机制及基因调控网络,筛选该疾病诊治的作用靶点。

  专题六: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炎症癌变过程中的关键点研究(编号:1413)

  以常见恶性肿瘤为研究对象,建立炎症癌变的动物模型,研究炎症癌变过程中局部免疫微环境的改变及其关键节点,探讨其机制及筛选早期诊断标志物。

  专题七: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编号:1414)

  利用CAD/CAM技术进行口腔牙、颌面的缺损及畸形的术前诊断、辅助设计及精确治疗,探索改进口腔疾病诊断和疗效的方法。

  (三)生物医药

  专题一:天然药物及传统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编号:1415)

  开展植物、中药及传统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的鉴别、制备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提高我市在中药和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领域的竞争力。

  专题二:小分子核酸药物和干细胞在疾病治疗中的开发与应用(编号:1416)

  研究小分子核酸药物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化学修饰及体内导入技术;研究干细胞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关键应用技术,提高我市在新型医学治疗技术领域的研究水平。

  专题三:医药用蛋白的高效表达、修饰、结构及组学研究(编号:1417)

  根据临床治疗的重大需求,开展诊断和治疗性抗体、疫苗、多肽及蛋白大分子的高效表达系统的构建与优化、结构修饰及组学研究,提高生物医药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标准。

  专题四:经皮、眼和肺部的不同给药系统及药物载体材料的研究开发(编号:1418)

  开展经皮肤、眼部和肺部的不同途径的给药方式的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展生物药用载体或辅料以及与药物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提高我市新型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发水平。

  专题五:重大疾病的新型诊断试剂和设备的关键技术研究(编号:1419)

  开展针对传染病、肿瘤、心脑血管、老年性疾病等的新型诊断试剂的研究开发,开展用于诊断或治疗的新型医疗器械的关键技术研究,推进疾病早期预测、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新型医学模式。

  专题六:手性药物的生物技术制备、代谢及作用机制研究(编号:1420)

  推广绿色化学在制药中的应用,以及提高我市手性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水平,开展以微生物、酶或其他生物学方法进行手性药物的拆分和制备。研究不同手性对映体药物的体内代谢方式和药物作用机理。

  专题七:重大疾病的大型实验动物模型及机制的研究(编号:1421)

  针对广州地区影响社区健康水平的老年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开展实验动物模型,如狗、猪、猴等大型动物模型的构建以及评价机制的研究,提高针对上述疾病治疗的创新药物的评价与开发的水平。

  (四)电子信息

  专题一:智能传感网(编号:1422)

  研究传感网络中的传感元件原理与设计,高效节能路由、协作通信、认知无线电、QoS保障、低功耗传输和感知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理论与方法。

  专题二:移动互联网(编号:1423)

  面向移动商务、车载网络、富媒体服务等应用,研究移动互联网新型人机交互、服务与资源发现及共享、车载无线传感网、移动信息安全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理论与方法。

  专题三: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应用(编号:1424)

  物联互通的海量信息融合、物联隐私的保护、城市场景的感知和虚拟重建、面向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应用、智慧家庭标准化研究等前沿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专题四:3G-LTE、4G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编号:1425)

  高效信道编码调制技术,新型多址复用技术,自适应协作通信技术,多天线通信技术。

  (五)新材料

  专题一:高性能无机功能材料(编号:1426)

  通过材料的结构和功能的对应关系,研究无机功能陶瓷材料、无机光电纳米和晶体材料、无机功能涂层和薄膜材料的设计制备、结晶学结构和微纳结构、界面和表面结构以及材料性能等。

  专题二:新能源材料(编号:1427)

  通过材料结构、制备工艺与特性等方面应用基础研究,确立获得高性能发光材料、光电转换材料、高导电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技术途径,为新能源材料的可控制生长和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专题三:高分子复合材料(编号:1428)

  通过阻燃复合材料、高导热封装复合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等高分子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界面作用、构效关系等应用基础研究,解决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化、高性能化及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六)新能源

  专题一:新型生物质资源培育与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编号:1429)

  利用边际土地或废液、废气的高蓄能生物质资源培育与规模化安全生产技术;合成气发酵制乙醇等基因工程菌构建与发酵工艺研究;以污泥污水为原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等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研究。

  专题二:动力与储能电池基础研究(编号:1430)

  探索适于电动汽车、太阳能和风能系统的动力与储能电池新体系;研究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新型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原理,提升动力与储能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综合性能。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