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指标
| 二级
指标
| 评审标准
| 分值
| 评价等级
|
A
| B
| C
| D
| E
|
1.0
| 0.8
| 0.6
| 0.4
| 0.2
|
一
课程决策
8
| 1-1学校定位
| 正确认识学校优势,科学定位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规模,专业设置清晰、校园文化特色鲜明
| 2
|
|
|
|
|
|
1-2
骨干专业规划
| 骨干专业明确,规划符合区域职业教育布局要求,行业基础宽广、就业面广、可持续发展性强。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和我市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符合学生可持续、多元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清晰、科学、可操作
| 3
|
|
|
|
|
|
1-3精品课程确定
| 专业课程方案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和评价方案。精品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符,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关键作用,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 3
|
|
|
|
|
|
二
课程
设计开发
38
| 2-1
课程设计
| 课程模式符合先进职教理念,设计与开发路线科学、具体、可操作性强;实施扎实、有效,有行业深度参与
| 5
|
|
|
|
|
|
2-2
课程
标准
| 课程目标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具有可测性,课程标准明确清晰,课程实施和评价建议可行
| 5
|
|
|
|
|
|
2-3
课程内容
| 课程内容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知识(技术理论知识、技术实践知识)为主体,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科学设计课程内容,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课程微观结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内容呈现方式和顺序科学。
公共基础课程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选用教材时须有配套的自编教学辅助资料);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基础性与应用性关系得当
| 16
|
|
|
|
|
|
2-4
课程教学资源
| 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学材,使用制度规范;课件、案例、习题、学习指南等教学资源齐全,质量高,符合课程设计要求,可共享,辅教、辅学功能齐全,支持课程高效、高质量实施
| 12
|
|
|
|
|
|
三
课程
实施
18
分
| 3-1
教学
实验
| 教学实验方案科学,实施有效,实验分析科学清晰,实验的数据为教学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 8
|
|
|
|
|
|
3-2
教学
实施方案
| 教学实施方案以实验为依据,适合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实现课程目标,科学、合理、操作性强,在实施中能动态完善
| 5
|
|
|
|
|
|
3-3教学方法
| 课型、教学模式依据课程目标、内容,符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科学、合理、实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协调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有效、高效
| 5
|
|
|
|
|
|
四
课程
效果
10
分
| 4-1教学效果
| 教学评价方法科学,科学测量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教学效果达到课程目标要求
| 5
|
|
|
|
|
|
4-2
行业评价
| 课程内容、教学实施企业认同度高,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养
| 5
|
|
|
|
|
|
五
师资建设
10分
| 5-1专业师资
| 课程负责人是具有高级职称的在编教师、学科带头人,科学合理进行课程建设的规划、组织与实施,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能推进教学团队培养和水平的提高,近两年主讲本课程不少于两轮。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主讲教师是本校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双师型”在职教师,不少于3人,教学能力强,教科研成果质量高、有实用价值,具有良好的师德
| 6
|
|
|
|
|
|
5-2
政策制度
| 师资培养方案科学,并系统、高效实施,形成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在政策上对参与精品课程建设教师给予有效支持,激励保障制度完善
| 4
|
|
|
|
|
|
六
硬件建设
10
| 6-1
校内硬件建设
| 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功能明确,能够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设备、设施利用率高管理科学,制度规范,融入企业文化,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有效支持
| 5
|
|
|
|
|
|
6-2
校外实习环境
| 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 5
|
|
|
|
|
|
七
课程特色
6
| 7-1
课程特色
| 课程建设成果特色鲜明,融入学校文化、行业企业文化,凸显专业特色,对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形成发挥关键作用
| 6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