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得利化纤二期扩建项目,总投资1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
●九江维科公司印染项目,总投资1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
●浙江洁丽雅家用纺织项目,总投资1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
●江西天沁丝绸深加工项目,总投资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
●江西恩达家纺年产10万纱锭高支纱生产项目,总投资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亿元;
●新余远东纺织棉纱生产项目,总投资3.9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亿元;
●江西丽影公司毛毯生产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1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亿元;
●兴国百信公司服饰生产项目,总投资1.2亿元,实现主营收入3亿元;
●九江恒生化纤年产40万吨粘胶短纤维项目,总投资34.86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53亿元;
●江西德鑫纺织100万锭精梳纺织项目,总投资3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
●萍乡安源闽南服饰公司服装加工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
五、重点产业布局
(一)总体空间布局。
充分发挥我省紧邻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的独特区位优势,推进工业集聚发展,大力提升省会城市南昌对全省工业发展的动力“核心”作用;依托京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浙赣铁路两大交通主干线,打造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条十字形产业驱动轴;沿江(长江、赣江)构建新型重化产业带;沿路(浙赣线、京九线)构建先进装备产业带;邻近长珠闽地市构建劳动密集型的东部产业转移承接带。实施“十大产业基地”工程,即全力打造铜材、光伏两大世界级产业基地,陶瓷、生物、新能源、钨和稀土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化工、航空、汽车、钢材四大特色产业基地。逐步形成特色明显、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产业聚集,工业区和城市群互动的“一核二轴三带十基地”工业空间架构。
1.一核辐射。强化南昌对全省工业发展的动力“核心”作用,着重发展研发、创意、物流、金融、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完善制造业发展的配套服务中心功能,增强制造业产能扩张的辐射能力;依托行政中心和区位内核优势,串联、激活全省制造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分工链;大力引入科研机构和高校,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成为全省制造业的服务辐射和技术集聚“核心”区域。
2.二轴驱动。南北向驱动轴主要依托京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线上的九江、南昌、吉安、赣州四个城市组团,通过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辐射功能,串联起九江经开区、共青城经开区、南昌高新区、南昌经开区、吉安高新区、赣州经开区等制造业节点,形成江西工业发展的南北驱动轴。东西向驱动轴主要依托浙赣铁路、向蒲铁路线上的上饶、鹰潭、抚州、新余、萍乡五个城市组团,自东向西串联起上饶经开区、鹰潭经开区、抚州金巢经开区、新余经开区、萍乡经开区等制造业节点,形成江西工业发展的东西驱动轴。
3.三带集聚。充分发挥江、湖水运成本低廉优势,实施鄱阳湖控湖工程,以长江沿岸、抚河下游、鄱阳湖大型港口为依托,重点布局石油化工、精品钢铁、船舶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沿江新型重化产业带;沿浙赣线、京九铁路线、沪昆、福银等省际高速通道地区,重点布局发展汽车、轨道交通、船舶装备、核电、风电、光伏发电及输变电设备、航空等制造业,形成自主化、集成化的沿路先进装备产业带;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区产业转移。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吉安分别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形成主动承接东部地区轻纺服装、电子元器件、玩具、陶瓷、家具等资源劳动密集型的东部产业转移承接带。
(二)区域产业布局。
(三)十大产业基地建设。
全力打造铜材、光伏两大世界级产业基地和陶瓷、生物、新能源、钨和稀土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以及化工、航空、汽车、钢材四大特色产业基地。
——世界级铜材产业基地。在赣东北建设中国(鹰潭)铜产业基地,在南昌建设铜精深加工及新材料基地。到2015年,形成200万吨铜冶炼能力,350万吨铜材加工能力。
——世界级光伏产业基地。将新余经济开发区、上饶经济开发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光伏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形成1万兆瓦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能力。
——国家级钨和稀土产业基地。在赣州建设钨和稀土产业基地,依托江钨集团、虔东稀土集团、江钨控股集团等骨干企业,在中重稀土合金、稀土新材料、永磁电机、硬质合金和刀钻具、新型光源材料和节能灯具等五大领域,开发钨和稀土深加工及应用产品,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
——国家级新能源基地。依托新余、吉安、宜春等地的力德风电、麦德风电、华电电力、江锂公司等现有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建设全国风电产业基地、全国螺杆膨胀动力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世界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基地和国内最大电池极碳酸锂生产基地。依托赣州的金力永磁、华京稀土、孚能科技、江西科慧、格特拉克等骨干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新能源汽车电池等产品,在赣州开发区内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基地。
——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以南昌、宜春、吉安、抚州、上饶、赣州为重点,着重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育种、生物农药及生物制造等产业,到2015年,培育超百亿的龙头企业和超十亿的产品种类。
——国家级陶瓷产业基地。重点布局在景德镇、宜春、上饶、萍乡,建设建筑陶瓷生产基地(高安)、精品陶瓷生产基地(丰城)、日用陶瓷生产基地(景德镇、黎川)、工业陶瓷生产基地(萍乡)、镁质陶瓷产业基地(广丰)。
——化工特色产业基地。依托中石化九江分公司,把九江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炼油化工基地;依托中国蓝星集团,建设世界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基地;发挥宜春、吉安、赣州(会昌)丰富的岩盐资源优势,到2015年,全省纯碱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依托赣州丰富的萤石资源优势和中化工、华星集团等龙头企业,建设赣州氟化工基地。
——航空特色产业基地。重点推进南昌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南昌航空工业城和景德镇、九江直升机产业园。到2015年,实现年销售收入350亿元。
——钢材特色产业基地。重点推进萍钢、新钢、方大特钢实施城市钢厂环保搬迁工程,建设九江优质钢铁产业基地,建成低能耗、低排放的千万吨级优质钢铁基地。
——百万辆汽车产业基地。以南昌和景德镇的江铃、昌河为依托,重点发展轿车、轻型客车、轻型载货汽车、新能源汽车、小型房车和车用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到2015年,形成年产汽车127万辆的能力。
六、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加强对重点产业的组织领导及规划实施,统筹、指导、部署和协调重点产业发展
的各项工作。各市县(区)加强对本区域内重点产业的组织领导,调度本专项规划中涉及的重点产业及重点项目,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协调解决重点产业发展过程所遇的问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