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制定洛阳市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和动力谷规划。强力推进重大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国机重工产业园、恩梯恩LYC公司年产5000万套轿车轴承和变速箱滚针轴承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四季沐歌(洛阳)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基地、中航锂电产业园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中硅高科75兆瓦单晶硅片、725所万吨钛板带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洛阳石化18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项目建设攻坚战和经济转型攻坚战的主平台,出台《洛阳市2011年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速增效实施方案》,修订完善《产业集聚区考核办法》,将产业集聚区考核列入全市“六加一”季度考评,建立了对各产业集聚区主要发展指标实行月度通报、季度讲评、半年观摩、年度考核的工作推进机制。出台《优化全市工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各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引导各集聚区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全年17家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58.7%,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852.5亿元,新开工亿元及以上工业、商贸业项目151个。10家产业集聚区列入省重点示范产业集聚区名单,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初步形成洛龙产业集聚区的硅光伏,伊川、新安产业集聚区的铝加工等一批规模较大,集聚态势明显的特色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49个,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建立市级以上研发中心的比例上升到15.1%。我市再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成功摘取“促进城市发展科技奖”桂冠。
服务业稳步发展,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努力打造河洛文化传承弘扬品牌,推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牡丹文化节等重要节会圆满成功,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等规划建设的21项重点工程加速推进。全年接待游客68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48亿元,其中入境游人次增长15.1%。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河南移动客服中心、大一物流信息平台等项目竣工投用,国家863软件孵化器、通和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等项目加快建设,中国移动(洛阳)呼叫中心等项目前期进展顺利。实施了新区泉舜财富中心等一批商贸项目。认真落实中央、省促进消费政策措施,全年完成销售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产品96.33万件,直接拉动消费28.45亿元。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下大力推进机制转换攻坚战。市属38户国有(集体)企业和597户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实现“大头落地”,县(市、区)企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年初目标。全市事业单位减少140个、编制减少4470个;洛轴集团等3户企业政策性破产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和市外境内资金分别增长46.8%和32.2%。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速。全年完成营业收入4200亿元、税收152亿元,均增长2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0%以上,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企业上市加快,隆华传热、北玻公司、通达电缆、杜康控股4家企业成功上市。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力打好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攻方向的城市提升攻坚战,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完成投资302.6亿元。核心区功能日益完善,新区污水处理厂、新区医院等项目竣工。伊滨区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城区改造成效显著,全年完成投资426.4亿元。全年完成改造拆迁2000万平方米以上,开工安置房1500万平方米,竣工340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125万平方米。洛阳桥改造等工程建成投用,城市形象明显改观。确定偃师向西与主城区对接融合发展战略,偃师行政中心西迁加快实施。县域城市化改造全面发力,县城建设完成投资136亿元,“五组团”向心发展态势呈现,“四支撑”生态县城轮廓形成,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快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连霍高速郑洛段,洛偃、洛宜快速通道建成通车,连霍高速洛三段、洛栾高速、洛吉、洛伊快速通道等项目加快实施。洛阳机场旅客吞吐量比上年增长28%。经过全市人民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