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在条件具备的民族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项目,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扶持利用和开发能源、旅游、文化等优势资源,进一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龙头产业,带动当地配套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的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建立完善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等生态工程,妥善解决群众生存环境问题。
(二)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特困问题。
重点扶持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实施特困少数民族群众解困工程,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安居温饱、易地搬迁和劳务输出力度,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进村入户。协调相关部门将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村全部纳入推进整村扶贫实施范围,强化对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直接帮扶。
(三)努力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水平。
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作业本费、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和民族寄宿班学生生活费等政策,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切实保护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受教育的权利。配合相关部门采取可行措施,提高民族地区中小学师资水平和教师待遇。支持民族地区教师定期到大中城市进修学习。积极开展大学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帮扶工作。
争取扩大省内普通高等院校和国家民委委属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的招生规模。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完善奖助学金制度,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四)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事业。
加快完善民族地区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协调相关部门优先安排民族地区公共医疗卫生机构改造,逐步实现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房屋、设备、人员、技术四配套。加快民族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疾病防控体系建设,重点扶持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的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加强传统民族医药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开展黎苗等少数民族民间医药技术及单验方的挖掘整理研究,筛选、评价、推广一批安全、有效、适用的技术、方法和方药。
协助相关部门加强民族地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推进改水、改厕、改厨工程,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宣传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卫生、疾病预防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综合服务体系,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引导和鼓励少数民族群众依法实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