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加强深海海域保护开发。500米等深线以深的区域,是实施海洋经济综合开发的重要区域。要大力发展深海技术,加大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拓展深海产业,积极发展深水渔业。探索建立深海海洋保护区和海洋牧场。

  (二)建设三大海洋经济区。

  1.珠江三角洲海洋经济优化发展区。以加强资源整合和优化开发为导向,重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做优做强海洋产业,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海洋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综合服务业,加快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着力打造高端滨海旅游业,加快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深圳前海地区、珠海横琴新区、广州南沙新区、深港河套地区等粤港澳重点合作区建设。加强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整合区域内的产业、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一体化。构建“三心三带”的空间结构,即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三大海洋经济增长中心,形成珠江口东岸的现代服务业型产业带、珠江口西岸的先进制造业型产业带、珠江三角洲沿海的生态环保型重化产业带。

  2.粤东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以加快海洋资源开发为导向,重点发展临海能源、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海洋交通运输、港口物流、滨海旅游、现代海洋渔业等产业,加快以海上风电为主的海洋能开发,积极培育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柘林湾、广澳湾、海门湾、惠来海岸、红海湾、南澳岛等区域的开发。加快建设以汕头为中心的粤东沿海城镇群,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和环境治理等一体化。

  3.粤西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以加快海洋资源开发为导向,重点发展临海钢铁、石化、能源工业和港口物流业,做强滨海旅游业,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培育海水综合利用、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大西南出海口的优势,以湛江港为中心,构建粤西沿海港口群,加快建设临港重化产业集聚区。重点推进湛江湾、雷州湾、水东湾、博贺湾、海陵湾和东海岛、海陵岛等重点区域的开发与保护。推动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沿海城镇群建设。

  (三)打造沿海经济带。

  以海岸带为主轴,以三大海洋经济区为依托,以临港产业集聚区为核心形成临海产业带,以海洋产业群、滨海城镇群、海洋景观、海岸生态屏障为支撑,通过产业、居住、景观带的科学错位布局,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广东沿海经济带。

  1.构建临港产业集聚区。

  统筹规划港口发展与临港产业基地建设,以沿海港口和大型开发区为载体,集聚临港大项目,重点发展石化、能源、钢铁、装备制造、船舶、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水产品加工流通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临港产业集聚区。

  (1)重点发展七大临港产业集聚区。

  --南沙临港产业集聚区。依托广州港南沙港区,以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大岗)为支撑,加快港口、航道、疏港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布局发展汽车、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钢材深加工、核电及高压输变电设备、港口物流等先进临港产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以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将南沙打造成为国际物流中心、珠江三角洲综合服务中心。

  --中山临港产业集聚区。依托中山港中山港区、马鞍港区,以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山工业园区为支撑,重点布局发展装备制造、大型铸锻、金属加工、精细化工以及现代物流等产业,加快建设马鞍岛大型装备制造基地和明阳新能源工业园,打造国家级临港装备制造基地。

  --珠海临港产业集聚区。以高栏港经济开发区为支撑,依托高栏港深水港区和广珠铁路,加快开发荷包岛深水岸线,重点发展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清洁能源、石油化工等临港重化工业和临港物流业。以航空产业园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飞机总装、零部件加工制造、航空维修及航空服务业,打造全国重要的航空产业基地。

  --银洲湖-广海湾临港产业集聚区。以江门新会经济开发区、台山广海湾工业园区为支撑,加快银洲湖、广海湾公共深水港区的建设,重点发展以能源、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造纸、船舶修造为主的临港工业,推进银洲湖循环经济园区建设。

  --惠州临港产业集聚区。以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支撑,依托惠州港,重点发展石化、港口物流、能源等临港产业,推动滨海旅游、海水综合利用等产业发展。

  --揭阳临港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揭阳港惠来港区,以揭阳(惠来)大南海国际石化综合工业园为支撑,重点发展石化、能源、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加快发展港口物流和滨海旅游业。加快中委合资南海(揭阳)石化项目、中海油粤东LNG一体化项目、中电投揭阳物流中心等项目的建设。

  --湛江临港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东海岛深水港区,以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湛江临港工业园区为支撑,重点发展钢铁、石化、造船、装备制造等重化产业,大力发展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水产品加工流通等产业。推进湛江钢铁基地和中科炼化一体化等项目的建设。

  (2)培育发展四大临港产业集聚区。

  --潮州临港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三百门、西澳港区和金狮湾港区,重点发展以能源、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为主的临港工业,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流通、滨海旅游等产业。

  --汕尾临港产业集聚区。依托汕尾港,以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深汕特别合作区为支撑,重点发展能源、化工、电子信息、船舶修造等临港产业和港口物流、滨海旅游等服务业。

  --阳江临港产业集聚区。依托阳江港,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加工、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建材等工业,培育发展船舶修造工业,发展港口物流、滨海旅游等服务业。

  --茂名临港产业集聚区。依托茂名深水岸线资源,以茂名石化产业园区和茂名滨海新区为支撑,发展石化、能源、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粮油加工、水产品加工流通、滨海旅游等临港产业。

  2.构筑滨海城镇带。

  统筹区域城镇发展,构建“中心城市-城镇群-中心镇”的沿海城镇空间体系。对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沿海地区进行差异化布局规划,构建各具特色的沿海城镇。在城镇规划建设中充分融入海洋元素,构建以珠江三角洲沿海城镇群、粤东沿海城镇群和粤西沿海城镇群为核心的,具有岭南沿海文化特色的滨海城镇带。

  (1)珠江三角洲沿海城镇群。巩固提升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及珠海区域核心城市的地位,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组群内中小城镇规模等级。打破行政体制障碍,推进城镇群一体化发展,加强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对接。促进以广州港、深圳港和珠海港为主要港口的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建设。加快产业优化、转型和升级,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优势产业,将珠江三角洲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广州南沙新区,将南沙新区建设成为生态宜居湾区。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珠江三角洲优质生活圈,与港澳紧密合作共同建成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2)粤东沿海城镇群。巩固汕头作为粤东沿海城镇群中心城市的地位,提升和扩展其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潮州、揭阳、汕尾等城市的建设,加强城镇产业的分工与协作,推进城镇一体化发展。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积极承接珠江三角洲、台湾等地的产业转移,加快厦深铁路、南澳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汕头港为主要港口的粤东沿海港口群建设。规划建设汕头东海岸新城等滨海新区,提高粤东沿海城镇群的城镇化水平。

  (3)粤西沿海城镇群。打造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沿海城镇群。强化湛江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茂名、阳江等城市建设,加强与东盟的国际合作,对接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将湛江打造成为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大力发展临海钢铁、石化、能源等重化工业,构建临海重化工业带。加快港口、铁路、沿海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湛江港为主要港口的粤西沿海港口群建设。在湛江、阳江、茂名等城市周围规划建设若干滨海新区。加快中小城镇规划建设,提高粤西沿海城镇群的城镇化水平。

  3.构建沿海蓝色景观带。

  按照整体协调、生态环保、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打造景观优美、设施先进、生态平衡的滨海景观体系。

  (1)加快滨海绿带建设。以滨海绿带建设为重点,依托海岸线构筑带、网、片相结合的生态植被体系。将海岸生态防护与绿化、美化、园林化相互融合,形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生态景观体系。加快滨海区域绿道与城市绿道建设,通过分步实施推进两者对接,构建贯通广东沿海的滨海绿带。“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珠江口湾区、柘林湾、汕头湾、惠来、红海湾、海陵湾、水东湾、博贺湾、湛江湾、徐闻等海岸的绿道。

  (2)构筑滨海观光长廊。依托滨海绿带,构筑滨海观光长廊。完善绿道的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平台,打造滨海地区具有休闲、观光、运动等多种功能的旅游新空间;通过城市绿道连接滨海城市相关景区景点,通过区域绿道串联滨海地区不同城市的旅游景区景点,构建以绿道为依托的滨海旅游休闲观光空间网络。重点规划建设广州南沙、深圳湾、珠海情侣路、东莞长安交椅湾、环大亚湾、环汕头湾、环湛江湾、环水东湾等滨海观光长廊。

  (3)开发海岛观光旅游产品。根据各海岛区位、面积、资源品质及开发现状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对海岛进行分类开发,推出各具特色的海岛观光旅游产品。选择若干个区位、市场、资源和基础较好的海岛,建设国际性旅游度假区。推进海岛组团式开发,打造4-5个形象鲜明、主题突出的海岛旅游群,塑造广东海岛旅游品牌。构建阳江海陵岛群、江门川山群岛、珠海万山群岛、大亚湾中央列岛、汕头南澳岛、湛江东海岛六大海岛旅游组团。

  (4)加强海岸生态景观保护。在海岸带规划建设中突出保护岸线的自然属性,对破损岸线进行修复,保持和恢复岸线原貌。坚持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将开发与美化生态环境相结合,加强对未开发利用岸线资源的综合管理,确保科学合理利用。加大海岸综合整治力度,对遭到破坏的区域统一规划治理。

  (四)推行集中集约用海。

  按照海陆统筹规划、科学适度用海、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要求,大胆创新海域使用模式,着力提升海洋空间资源优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推进建设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功能明晰、优势互补的集中集约用海区域。重点形成广州南沙龙穴、深圳前海、珠海高栏岛、东莞长安交椅湾、中山翠亨新区、惠州纯洲、江门广海湾等珠江三角洲集中集约用海区;重点形成汕头东部、汕尾碣石湾西岸、潮州西澳、揭阳神泉等粤东集中集约用海区;重点形成湛江东海岛、茂名博贺、阳江西面前海等粤西集中集约用海区。到2015年全省集中集约用海使用面积达12000公顷,其中填海面积8000公顷。

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以大力提升传统优势海洋产业为基础,以培育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以集约发展高端临海产业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沿集聚化、园区化、融合化、生态化的路径,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一)着力提升传统优势海洋产业。

  1.现代海洋渔业。加快转变传统渔业发展方式,打造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渔业。重点发展深蓝渔业,大力推进深水网箱产业园建设,在全省沿海建设10-15个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园。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推行科技型、生态型养殖方式,创建100个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积极发展碳汇渔业,建设海洋碳汇渔业示范基地。扶持发展远洋渔业,建设一支装备先进、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现代化远洋渔业船队和一批功能齐备的远洋渔业基地、远洋渔业龙头企业、远洋渔业产业园区。加快发展水产品加工流通业,在广州、江门、中山、汕头、潮州、湛江、阳江等地建成一批水产品加工基地和水产品物流中心,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知名产品。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建设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2.高端滨海旅游业。依托广东岸线资源优势,有效整合滨海旅游资源,建设滨海旅游“黄金海岸”,提升广东滨海旅游品质,构建较完善的广东滨海旅游产品体系,将广东建设成为国际高端滨海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巩固以海滨浴场为载体、多元化的基础型产品,着重发展滨海生态休闲、海水运动、滨海体验、海水温泉等主导产品,创建以滨海度假和会议酒店等为主的特色型产品,培育游艇、邮轮旅游等新产品。重点培育珠江口湾区、川岛区、海陵湾区、南澳岛区、深圳大鹏湾区、珠海沿岸与海岛群、惠州稔平半岛、水东湾和大放鸡岛、湛江湾区九个带动型的滨海综合旅游区。打造深圳太子湾和广州南沙等国际邮轮母港基地、中山磨刀门神湾游艇主题休闲度假基地、江门银湖湾游艇主题休闲度假基地、东莞虎门威远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山翠亨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汕尾红海湾海洋运动旅游区、潮州柘林湾海上牧场、揭阳金海湾度假旅游区等具有专业化特色的重点滨海旅游基地。重点发展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五大滨海城市和海陵岛群、川山群岛、万山群岛、大亚湾中央列岛、南澳岛、湛江湾六大岛群的滨海旅游业。加快珠海长隆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区、广东海陵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广东特呈岛国家海洋公园、中山海上温泉度假区、汕头漾江国际度假湾等项目建设。到2015年建设3-4个5A级滨海旅游景区,形成2-3个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度假区。

  3.海洋交通运输业。加快打造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沿海港口群,促进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整体竞争力强的沿海港口体系。完善广州、深圳、珠海港的现代化功能,形成与香港港口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加快集装箱、煤炭、矿石、油品等大型专业化泊位建设,提升港口专业化运输能力。加快疏港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沿海主要港口集疏运系统,增强集疏运能力。重点推进湛江东海岛铁路、南沙港疏港铁路、粤东疏港铁路、茂名博贺港疏港铁路、珠海高栏港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积极拓展港口的航运、商贸、信息、物流、金融等服务功能,推进临海工业港城一体化建设,建设现代化多功能港口群。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