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乡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实施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和 “社区体育健身工程”,积极推进城乡综合性全民健身中心、专项健身场馆(地)、乡镇和社区球场及健身步道等体育基本公共设施建设。建成市(地)、区(县)、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公共体育健身网络,健全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到2015年全省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到2.5平方米,所有城市街道和8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有公共体育场地,50%的城市社区和农村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设施。提高体育资源配置整体效益,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体育资源共享。
深化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提升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和水平。积极引导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培训业及滑冰、滑雪、足球、篮球等职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健康发展。
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发展。拓宽体育消费领域,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开发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积极引进重大赛事,发挥赛事对体育、旅游和娱乐业的消费带动作用。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业。积极培育体育中介市场。规范发展体育彩票。促进体育服务贸易发展。加强对体育市场的规范管理。
四、采取有效措施,保障 “十二五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和任务实现
(一)加强社会事业发展统筹规划。
加快建立以社会事业综合性规划为引领、以相关行业领域专项规划为支撑的发展规划体系,统筹社会事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要公共资源配置。进一步发挥规划统筹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增强规划科学性和前瞻性,有效衔接设施建设与机制建设。打破条块分割和行业分割,有效整合公共服务资源,统筹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城乡基层社会事业闲置设施的转型开发和综合利用,推动形成集约高效的发展模式。
(二)完善公共财政投入社会事业相关政策。
明确各级政府对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责任。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社会事业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稳定增长机制,增长幅度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优化公共财政投资结构,改善公共财政的分配格局,着力支持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重点转向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大幅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三)加强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保证各级政府发展社会事业的主导地位,推动各级政府由经济管理向社会服务转变,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集中人财物力做好政府必须承担的事务。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大力推行政府购买、管理合同外包、特许经营、优惠政策等方式,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社会充分参与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四)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社会事业单位改革。推进管办分离改革,实现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管理职能与直接举办的事业单位职能相分开。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公益性程度及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特征,划分社会事业机构类型,实行不同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深化社会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探索建立新型的社会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和产权制度,深化劳动、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开放经营性社会服务市场,简化各类行政审批。积极培育社会服务消费市场,推动社会服务产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