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沪卫中医〔2012〕025号)
各区县卫生局、有关大学、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中福会、局属有关单位、中医药单位:
《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报经上海市“十二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上海市卫生局
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
二○一二年四月六日
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第一部分 “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中医药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中医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十一五”期间上海中医药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在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和文化等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中医药事业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发展投入不断增加
自1998年颁布《
上海市发展中医条例》以来,上海一直十分重视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法规建设。“十一五”期间,上海相继出台了有关学科建设、社区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内容的扶持政策,并在政策调研基础上,制订颁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0年-2012年)》等相关文件。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各级财政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十一五”期间,上海市级财政用于中医药机构的经费投入累计达到22.7亿元,为支持上海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市卫生局本部中医专项经费年均增长幅度超过了30%。各区县也加大了对中医的投入力度,如浦东、长宁、宝山区均投入资金重建区中医医院或改扩建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松江、虹口区均完成了区属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门急诊大楼的改造,卢湾、青浦区通过土地置换、整体搬迁方式扩大了区属中医医院的占地面积等。
二、中医药参与医改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世博获得成效
上海以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扶持、促进中医药的政策为契机,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积极参与深化医改,取得明显成效。中医药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增补的基本药物中中成药比例达到38%,中医医疗机构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进一步发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涉及中医药服务的内容已得到体现。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已明确对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的投入倾斜政策,开展了中医医院投入补偿机制、中医医疗联合体建设、医院制剂区域内调配使用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上海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采取多项有力措施,让中医药融入世博、服务世博。中医药的历史、传承和成就在中国馆、城市未来馆等展馆得到展示体现,通过多种方式向来宾和游客宣传了中医药文化,组织了志愿者队伍参与园区的志愿服务。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作为中医医疗机构的代表参加上海市世博定点医院工作,并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的“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称号。
三、中医医疗服务体系逐渐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上海进一步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基本实现了全市城乡一体化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全覆盖。“十一五”期末全市共有公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24所,各类中医门诊部、诊所303所,所有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设立了中医、中西医结合科。至2010年底,各类医疗机构中的中医执业医师占医师总数比例达到10.67%,中医医疗机构实有床位以及其他医疗机构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室实有床位占全市医疗机构的8.15%,门急诊人数占全市医疗机构的14.12%,出院人数占8.31%。
通过实施中医“三名”(名院、名科、名医)工程,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龙华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曙光医院部市共建研究型中医医院等重大项目被批准设立并进入实施阶段,龙华、曙光、岳阳、宝山、杨浦、嘉定中医医院和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7家中医类医院被国家列入全国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一批国家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通过了评审和验收,从2006年开始启动了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建设工作。
四、基层中医药工作得到加强,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领域发挥应有作用
上海高度重视社区和农村中医药工作,至“十一五”期末,先后有20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社区中医药服务示范点建设单位和达标建设单位,组织实施了12项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整理研究和推广应用,开展了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十一五”期间,闸北、徐汇、虹口、长宁、静安、普陀、宝山、浦东和杨浦区先后被国家认定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南汇、奉贤、嘉定区分别被认定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