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出农业投入品控制,构建现代农业的资源节约减排体系。
一是控制化肥施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降低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二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调整农药品种结构,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的推广力度,规范农药安全使用技术,科学合理、安全用药,控制农药面源污染。三是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大力推广有机肥和平衡施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鼓励和引导增施有机肥、生物肥、专用肥、长效肥、缓释肥和有机复合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积极推广以控制氮、磷流失为主的节肥增效技术。
(四)突出循环农业发展,构建处理与利用相结合的农村清洁能源体系。
一是发展农村清洁能源。积极实施以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秸杆综合利用、户用沼气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妥善处理养殖业粪便污染、秸杆焚烧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在产生清洁能源的同时,实施污染物的达标排放或零排放。二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在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的同时,积极利用农业废弃物发展“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三是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是农林间作农业模式、种养配套的循环农业模式、农田合理间套的结构优化模式。
(五)突出农业文化旅游功能,构建惠及农民、融通城乡的休闲农业消费体系。
树立大旅游、生态化的理念,以休闲农业、节庆农业为引领,助推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文明建设。一是以精品项目支撑休闲农业发展。树立“今天的重点项目,就是明天的风景区”的发展理念,精心编制和实施一批体量大、效益好、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绿色产业项目。二是以品牌活动支撑节庆农业快速发展。围绕打造垂钓、赏花及草莓、葡萄等节庆品牌,加大特色节庆活动的举办频率,促进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坚持以产业为支撑,企业为主体,延长产业链,提高竞争力,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大力推广集乡村观光、畜禽养殖、蔬果种植、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和对接。四是精心开发休闲农业旅游线路。在知名休闲农业旅游景点的基础之上,继续做强规模延伸产业,并不断开发新的休闲农业景点和线路。
六、重点工程
(一)高标准农田设施建设工程。
一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整理、新农村建设,在生态农业规划区内,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高标准良田改造工程。到2015年,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50%,其中市辖区达到80%以上。二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节油、节水、节肥、节种、节药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节约型、生态型农业机械,加强农机农艺结合,推进生态农业与装备物联网技术研究和应用,以信息化提升农机化水平。到2015年,区域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5%以上。三是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形成功能齐全、长效管护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保障以灌区续建节水配套改造、雨水集蓄利用和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的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到2015年,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达到70%。
(二)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工程。
重点发展连栋大棚、钢架大棚、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避雨栽培、无土栽培、防虫网覆盖栽培、喷滴灌、池塘生态修复示范和工厂化养殖等高标准设施。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名优瓜果、茶叶和苗木花卉种植。在主导产业明确地区,通过设施建设,推广反季节生产栽培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相对集中连片建设,形成规模生产和区域布局优势,切实提高农业设施化整体水平。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兴建农业设施占用农用地的,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不计入耕地减少考核;附属设施占用耕地的,由经营者按照“占一补一”要求负责补充占用的耕地。到2015年,区域高效农业比重达到50%,设施农业比重达25%。
(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
进一步研究并完善配套优惠政策,形成政策扶持体系,努力扩大特色农业园区面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制定农业园区发展规划,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创建一批部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到2015年,区域园区农业面积比重达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