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基础建设,提高行业公共服务能力
建设省级防震减灾技术中心,并按照集成、功用、共享的原则,将防震减灾技术中心技术系统中有关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信-29-息服务等通用技术设施统一集成设计,构建数据高速传递、大容量存储和高性能处理的基础信息平台和行业政务网络平台;继续完善地震台站基础设施条件,打牢地震监测基础;加强州(地、市)县防震减灾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工作条件;推进地震科研、科普宣传和人才培养等基础设施建设。
专栏4 防震减灾行业能力重点任务
|
地震监测:加密无人值守台站,合理组建区域地震监测台网和社会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增建多手段的前兆观测深井和空对地遥感观测系统,提高地震前兆捕捉能力;增加强震动观测台站密度,实现地震烈度速报;完善宏观观测网络。
|
地震预测:加强基础性工作,开展地震预测预报关键技术的研究;建立和完善地震预测预报系统,实现地震远程会商;创新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机制,开展科研院所和区域协作。
|
基础设施:建设防震减灾技术中心,充实和完善全省防震减灾基础数据库;加强州(地、市)县防震减灾机构和地震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地震监测台网运行维护平台。
|
第四章 重大工程项目
一、省级防震减灾技术中心建设工程
省级防震减灾技术中心是加强地震行业管理、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面向全省各级政府和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窗口,更是集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指挥、地震科普宣传和地震科学研究为一体的载体。
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建设省级防震减灾技术中心大楼,包括测震台网中心、地震前兆台网中心、强震动台网中心、观测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中心、地震预测预报技术中心、地震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应急指挥技术中心、网络通信技术中心、地震科普宣传教育中心、应急物资储备库、地震技术系统运行保障中心、技术资料档案存储中心、远程监控、地震远程会商、学术交流等技术系统建设场所及附属工程。
通过该工程项目建设,提高全省防震减灾能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地震安全服务。
二、城镇地震活动构造探查和地震小区划工程
大量的震例表明,地震活动构造是造成城镇地震灾害的元凶,同时特殊的场地效应也造成城镇局部区域的重大地震地质灾害。因此,通过开展城镇活断层探查与地震小区划工作,了解活断层的分布和危害性,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避让”、“近断层分级设防”等切实有效的防震减灾措施,变“盲目被动减灾行为”为“积极主动有效减灾行动”,可以大大减轻城镇地震灾害。
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对各州(地、市)政府所在地和处于我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城镇进行地震活动构造探查与地震小区划,查明城镇及周边的地震活动构造分布,合理划分城镇地震和地质灾害水平区域,为城乡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三、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工程
该项目的建设内容是优化现有省级地震监测台网布局,进一步推进社会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基本消除地震前兆监测盲区,实现部分地震前兆手段平行观测;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建设地震烈度速报示范工程;建立州(地、市)区域地震监测台网;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各州(地、市)县建立宏观观测点;开展地震预警系统研究和示范工程建设。
通过该工程项目建设,为我省地震预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和地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实时发布全省地震监测预警信息,地震发生后迅速判断地震影响区域和规模,为政府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四、地震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该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是建立和完善省、州、县三级地震信息发布系统,实现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地震信息、抗震设防标准、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城镇地震活动构造和地震危险性查询;建设我省震害防御数据获取及数据库平台、信息分析处理平台和政务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农(牧)区民居地震安全技术服务系统;建设地震宏观灾情获取与报送系统、地震紧急响应平台、应急救援联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系统和移动平台。
该项目实施后,可向社会提供地震准实时信息、震害防御服务信息和地震应急救援信息,显著增强地震行业服务社会的能力,使公众得到地震信息和地震安全保障。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推进管理改革,完善工作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