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代表和候补协商代表产生后,协商双方应当书面告知对方。
第四章 工资集体协商程序
第十五条 协商双方均有权提出工资集体协商邀请。提出方应当向另一方发出协商邀请书。协商邀请书应当包含协商的时间、地点、内容、程序等。
收到协商邀请书的一方,应当在二十日内予以书面答复,并与提出方共同确定协商的具体时间及其他相关事项。
第十六条 协商双方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之前应当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一)熟悉与协商内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广泛听取和收集本企业职工对工资集体协商的意愿和要求;
(三)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形成初步意见;
(四)就重大事项进行协商前的交流沟通。
协商双方应当在协商会议开始五日前,如实向对方提供协商所需的情况和资料,其中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协商双方不得泄露。
第十七条 工资集体协商主要采用会议形式,也可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要求采用会议形式的,应当采用会议形式。
采用会议形式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会议由协商双方首席协商代表轮流主持,并按照双方确定的程序协商讨论。会议内容应当有书面记录并经双方首席协商代表签字确认。
采用书面形式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协商双方所提交的书面意见应当经该方全体协商代表签字确认。
第十八条 协商中出现事先未预料的情况或者协商未形成一致意见的,经协商双方同意,可以中止协商,但应商定中止期限及继续协商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中止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十日,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九条 协商双方应当在工资集体协商开始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协商完毕,并在十个工作日内订立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草案(以下简称合同草案)。
第二十条 合同草案可以由一方起草,也可以由双方共同起草。
合同草案应当载明协商内容、企业名称、地址及双方首席协商代表姓名、职务等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