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加强冶金、有色等行业和领域安全监管。推进冶金、机械、轻工、建材、有色、纺织、烟草和商贸等工贸行业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积极开展达标创建和事故隐患专项整治活动。严格执行压力容器、电梯、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电力、农机和渔船安全管理。严格落实人员密集场所、大型集会活动等安全责任制,严防拥挤踩踏事故。
七、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二十八)加强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靖远国家级矿山应急救援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省内大型企业,以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为重点,建设15个省级区域应急救援基地。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结合实际,整合应急资源,依托辖区企业、公安消防等救援力量,加强本地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提升事故医疗救治能力。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强化区域性应急物资和紧急运输能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二十九)建立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加快应急救援平台建设,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和预警预报体系,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动机制。鼓励支持化工企业聚集区、矿产资源聚集区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一体化建设。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社会性服务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三十)加强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健全完善全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立预案数据库,加强动态修订完善工作。落实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报备制度,加强企业预案与政府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制度,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行业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工作,增强应急演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八、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三十一)加强安全知识普及。加强安全生产法制教育,普及安全生产法律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法制意识,增强依法建设、生产、经营的自觉性。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报纸、广播等多种媒体普及安全常识,增强全社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思想意识。将安全生产知识纳入国民教育范畴,在全省中小学广泛普及安全基础教育。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和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加强防灾避险演练,努力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三十二)开展安全技能培训。加强省级、区域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推行安全生产教考分离和安全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安全及技术标准、安全技能培训,完善企业从业人员长效教育培训机制。大型企业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规范全员安全培训工作。重点强化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员工安全培训。建立完善安全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突出农民工安全技能培训,完善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完善班组长培训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班组长队伍建设。将安全生产纳入领导干部素质教育范畴,实施地方政府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安全培训工程。
(三十三)推动安全文化发展繁荣。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市场机制,培育发展安全文化产业,加强安全生产公益宣传,大力倡导和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氛围。加强安全社区建设,提升社区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平安畅通县市区”、“平安农机”、“平安村镇”、“平安校园”等建设,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活动。推进安全文化理论和建设手段创新,不断提高安全文化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