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整顿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行为。建立与零售商、供应商联络员制度,通过定期走访、约谈等方式,帮助解决零售商、供应商在经营中存在的困难;研究制定统一的格式文本合同,规范零供双方的权力、义务和交易行为;以零售商收取促销服务费的使用情况为重点开展检查,严肃查处零售商与供应商在交易中的商业贿赂行为,及时曝光典型案件。
4、严厉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和信息沟通,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以医药购销、旅游、保险、工程、出版等行业为重点,集中突破医药购销过程中大案要案办理工作。一是加强与纪检、检察院等部门联系,扩大案件来源渠道;二是与卫生、出版发行等行业主管部门互通情况,对情节严重的违法企业列入黑名单进行通报;三是针对保险代理等中介企业商业贿赂较突出的问题,与保监部门研讨调研,及时采取监管措施。四是将执法领域向工程建设、产权交易、土地出让资源开发和经销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领域拓展。
5、严厉打击假冒仿冒、虚假宣传等商业欺诈行为。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查处经营者对商品或服务质量进行虚假宣传,从事谎称有奖、巨奖销售等不正当促销活动诱骗消费,借促销活动推销不合格商品或者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以及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发布虚假违法广告等各种商业欺诈行为。对商场利用节日促销打折优惠、处理等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行为进行调研并查处。
6、加大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突出重点行业、重点案件、重点对象,扎实搞好专项执法活动,积极探索行政执法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商业秘密保护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7、继续加强对有奖销售行为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范管理。以房地产、商业零售等行业为重点,对其有奖销售行为统一掌控,严厉查处利用各种名义和方式手段进行不正当有奖销售违法行为。对相关案件进行及时曝光,发挥案件查处对社会的警示作用。
四、开展打击“傍名牌”等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1、深入开展打击“傍名牌”等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继续保持“严打”态势,有效遏制各类侵权假冒行为,不断扩大成果。要深查深挖,查处大要案件,充分发挥查办大要案件的震慑作用。开展“每月三访活动”,走访一个驰名商标企业,了解企业在维权中的需求,进行一对一指导帮扶;走访一个工商所,了解执法一线存在的亟待解决问题,指导具体办案;走访一个重点经营区域或市场,建立打防结合机制。同时加强与其他省市局和其他执法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积极实现对违法案件的跨区域、跨行业、跨种类查处。
2、全面加大流通领域打击假冒伪劣工作力度。利用农耕季节,深入开展“红盾护农” 打假保农耕行动,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维护广大农民合法权益。继续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案件查处,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和农村市场,切实加强“家电下乡”商品、摩托车、建材等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
3、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案件查办工作。配合公安等相关部门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严厉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卫星电视接收设施行为,开展禁毒、反假币、反洗钱等工作。
五、强化消费维权效能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进一步完善市局、分(市)局、工商所三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学习借鉴公安110先进的指挥调度体制、机制、制度和措施,加强12315体系建设,逐步实现人工全时值守,充分依托GPS定位系统、短信平台等信息手段,努力实现市局12315对一线执法车辆和人员的扁平式实时指挥调度,快速有效地处置消费者申诉举报案件,建立起“上下同步、指挥顺畅、出击快速、系统联动”的新型12315行政执法体系,提高第一时间现场出击率和案件处结率。
2、严格落实12315基本工作制度。认真执行受理、分流、督办、回访、考核“一线式”工作流程,忠实履行“六项职能”,深入开展“局长在线”、“处长包案”、“分(市)局局长公开接访”、“重大疑难复杂问题集体会诊”、“社会开放日”等活动,定期发布消费维权指数,有效地开展消费教育引导,不断提升12315工作效能和水平。
3、扎实推进“12315五进”工作。充分发挥12315网络体系在消费者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商场、超市、市场、企业、景区建立健全“消费维权服务站”,积极探索通过建立QQ群等方式开展远程消费申诉举报案件受理和调解工作新模,为消费者提供快捷高效的维权服务。
六、优化队伍素质,树立工商良好形象
1、落实培训制度。由分(市)局推荐优秀办案人员组成讲师团,围绕年度重点执法课题或查办的典型案件,通过以案说法、网络授课等形式开展执法业务专题培训;积极探索实作培训、实地培训等方式,通过“一对一、一帮一”办案能手传帮带的作用,提高独立办案能力;邀请总局、省局以及公检法等部门专家讲授业务知识和办案技巧;开展“十佳执法办案能手”和执法办案先进集体评选活动,提升基层整体办案水平。
2、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廉政教育和制度制约,牢固树立依法监管办案的理念,严格执行省局“执法守则”和市局“集中执法规则”,推行阳光执法,杜绝办人情案,确保公正执法,廉洁执法。加强执法监督,健全完善内外监督制约体系,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积极开展向监管和处罚对象述职述廉活动,全方位的接受组织监督、领导监督、社会监督。
3、按照“一年一局一课题”的原则,继续实行典型案件课题研讨制度,对执法案件按性质进行合理分类分配,案件范围涉及商业贿赂、商业秘密、建筑建材、汽车销售行业、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要求分(市)局每年集中力量重点研究和突破一类典型案件,形成经验,指导全局,力争“办一批典型案件、撰一批精品论文、讲一堂生动课程、育一批专业人才”。
4、严格行政执法考核。制定下发绩效考核办法,科学公正、客观全面地考核评价市局和分(市)局两级公平交易局执法工作,有效促进行政执法行为的规范。
2012年办公室工作要点
2012年,市局办公室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局党委中心工作,大力发扬“团结、敬业、务实、廉洁”的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查落实、服务保障职能,全面开展“寻标、对标、达标、夺标”活动,深入加强政务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学习型办公室建设,为进一步开创工商工作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具体工作重点是:三强化、三提升、三规范、三巩固,即:强化目标绩效考核、政务督查和调查研究,提升会务服务、新闻宣传、政务信息工作水平,规范政务运行、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接待,巩固平安系统、统计规范化、档案规范化创建成果。
一、坚持“三强化”,推动全局工作改革创新
1、强化目标绩效考核工作。科学设计考核体系,优化考核指标,简化考核内容,抓紧出台既切合工商工作实际,又能够与市政府考核相对接的目标绩效考核意见,切实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在保障工作任务完成的同时,努力实现系统工作由“整体推进”向“重点突破”转变。对重点考核项目、公共考核项目和创新创优事项实施分层分类考核,以上级确定的年度重点工作、局长办公会确定的重大事项、各部门提出的“四标”工作作为重点考核目标,年终实施集中考核;将公共目标的考核作为日常性工作,简化为以扣分为主,年终统一计算;建立完善目标绩效考核系统,将创新创优事项即时录入,每季度通报情况。
2、强化政务督查工作。把高效推进市局党委决策事项落实作为服务大局的根本要求,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实现各项工作按计划加快推进。以各单位确定的“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和年度改革创新工作,党委会、局长办公会决定事项、领导批示事项和上级交办事项为重点,加大对重点工作的检查、督查、服务和协调力度,使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真正落到实处。坚持经常、均衡的滚动上报制度,强化对贯彻市局决策部署的经验推广,定期编发《督查通报》,全年不少于20期。完善网上督查系统建设,增设到期提醒和自动扣分功能,进一步加大督查事项的办理力度。
3、强化调查研究工作。精心谋划领导年度调研课题,侧重安排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课题。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工作作为切入点,主动开展现场调研,及时调查分析影响决策落实的关键环节、掣肘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化基层联系点制度,深化市局机关干部驻所蹲点调研,通过基层调查、部门协作等方式,提出创新性和建设性的意见,积极为市局党委决策、谋划发展提供参谋服务。围绕阶段性重点工作,基层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外埠反映的典型性、倾向性问题,开展实地调研和专题调研,提升调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深入开展“学习型工商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办公室”建设,完善学习机制,拓展学习内容,增强学习成效,切实提高办公室人员的政治觉悟、业务技能、超前思维和参谋能力,大力提升工作效能的前提。
二、实施“三提升”,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1、提升会议服务效能。全力做好党委会、局长办公会服务保障工作,坚持每周收集、汇总、提报议题计划,及时编发会议纪要,分办会议决定事项。加强会议材料提前呈报工作,确保市局领导提前掌握上会内容,提高会议效率。积极参与业务部门重要会议服务工作,会同有关处室提前会商会务,协助完成会议材料的审核把关工作,形成重要会议相互配合、无缝衔接的工作格局。继续开展好“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牵头组织实施“网络在线问政”常态化工作,努力提升工商部门社会满意度。
2、提升新闻宣传和舆情工作效能。整合系统宣传力量,实施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拓展对外宣传阵地,广泛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公益广告等载体,进一步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对外宣传工作格局,有效提升青岛工商系统对外形象。强化系统重点工作与对外宣传工作的协调联动,加大市民参与、互动和监督力度,确保各类重要活动第一时间被群众广泛知晓。继续强化新闻策划和权威发布工作,开辟年主题活动、全局性工作专版和专栏,加大互动报道的投放量,提升青岛晚报《红盾专版》等自有宣传阵地品牌影响力,加大《中国工商报》、《中国消费者报》、《消费与法》电视栏目等系统内媒体的宣传上稿力度。加强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的合作,发表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宣传稿件,提升工商工作在主流舆论阵地和党报(刊、台、网)的影响力。积极营建网络舆论阵地,适时在新浪网、腾讯网开设青岛市工商局官方微博。加强与各网络主流媒体的联系沟通,探索召开“网络新闻发布会”,努力争取网络话语权。全面提升舆情监测效能,强化舆情突发事件的链条式处置,以信息公开、新闻通报或网络发布等形式,及时正言论、匡视听,树立工商正面形象。强化《舆情专报》的分析研判、快速流转、限时办理和督查处置,将领导批示的舆情信息列入重点督查事项,确保各类舆情处置落到实处。加强舆情搜集、应对、处置等各个方面的制度化建设和考核力度,结合廉政风险和监管风险防范管理等工作,充分借助舆情信息排查系统各类隐患。定期开展基层舆情监测和媒体应对工作培训,提高应对媒体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3、提升政务信息工作效能。提升政务信息工作效能。强化政务信息资政作用,增强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完善政务信息、舆情监控、新闻发布三位一体的“大信息”工作机制,重点采编调研类、建议类、问题类、媒体批评类信息,为市局领导决策提供及时、翔实、准确的参考。远学浙江宁波、广东佛山,近学山东淄博,组建系统政务信息编报小组,坚持季度通报和重要信息约稿制度,建立和完善政务信息督导、推介长效机制,加大上报总局、省局和市委、市政府信息力度,确保实现总局排名保二争一的目标,继续保持省局、市委市政府信息的领先地位。
三、推进“三规范”,加强机关日常管理
1、规范政务运行流程。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对现有制度分门别类进行梳理汇总,结合新形势、新情况重新评估认定,及时修订和清理不合时宜的内容,着力推动制度创新,提升政务运行效能。积极畅通政务运行渠道,构建扁平化、精细化的工作流程,实现政务工作闭合运行、无缝衔接,为领导、机关、基层提供高效、精准的综合政务服务。加强与分(市)局和市局机关处室的协作沟通,对由于部门职能交叉、界限不清等原因出现的一些无人负责、久拖不决的工作进行梳理,明确责任,落实人员,确保政令畅通。规范公文处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机关公文处理规定,进一步提高公文处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狠抓起草审核、规范行文、精简文件等工作,明确公文处理的时限要求,对收文转办做到随时跟踪催办,努力提高公文运转效率。认真妥善做好领导同志批示件和涉密信息的呈送转办工作。
2、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制定《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推进内容体系建设,细化公开目录,重点推进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领域信息公开,规范基层信息公开和依申请公开。按照“谁制作谁负责”的原则,加大指导督促和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各类政府信息及时、规范、合理发布,并保证信息的完整有效、真实准确、客观公正,切实发挥政府信息服务社会公众的作用。
3、规范公务接待工作。创新公务接待方式方法,开发接待审批系统,规范接待审批程序、标准,推进节约型工商建设。整合统筹全系统公务接待资源和力量,加强与分(市)局、市局处室的联系沟通,进一步延伸服务链条,把精细服务贯穿于每一个细节,力争实现领导和同志“双满意”目标。探索特色接待、文化接待,完善重要接待任务和重要客人档案登记制度。倡导勤俭接待,不断提高接待工作水平。
四、深化“三巩固”,努力夯实工作根基
1、巩固“平安系统”建设成果。组织平安建设工作调研,重点排查不稳定、不确定、不和谐因素,落实责任单位、健全维稳措施,推进“和谐工商”工作深入开展。以计算机网络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涉密计算机及其网络保密管理制度,扎实做好系统保密工作,年内开展网络保密检查。严格落实《应急管理预案》,完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预防和责任追究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对节假日值班工作的检查监督,实现平安工作全日稳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面做好系统车辆安全管理工作。
努力抓好信访处置工作。高度重视群众初信初访反映的问题,引导信访人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解决利益矛盾,建立健全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信访信息汇集分析机制和信访督查工作机制,不断强化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着力抓好超前排化工作,进一步完善矛盾隐患定期排查报告、分级管理、联合化解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认真执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实行并督促落实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包案和下访四项制度,市局、各分(市)局党政领导每月至少安排1天接待群众来访,年内组织开展领导与群众面对面接访月活动。
2、巩固统计规范化创建成果。继续巩固和提高统计规范化水平,争取市统计部门支持,采取联合实地督查的方式指导各分(市)局做好“省级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单位”创建验收和复检工作,确保年内实现创建率100%的目标。加大统计服务力度,深入组织开展统计调研课题活动,争取更多的统计调研分析进入各级领导决策领域。
3、巩固档案规范化创建成果。进一步提高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信息化水平,规范电子文件形成、积累、归档的流程,4月底前完成2011年度电子文件移交进馆工作。加强对基层档案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力度,指导分(市)局争创全市档案管理优秀单位。组织全系统开展“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成果奖”申报工作,积极服务领导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
2012年人事工作要点
2012年,人事处将围绕市局党委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总局、省局工作部署,以建设“五个之家”为目标,以改革创新精神为统领,以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树正气、讲团结、促和谐、重工作、聚人才,进一步开创人事工作新局面。
一、树立“工作量人”意识,以创新精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1、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按照《关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的要求,强化干部考察考核工作。一是完善考察考核标准。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考核干部的德才表现;根据不同类型干部的特点,建立具有工商特色的干部考察考核内容和评价体系。二是优化考察考核办法。以平时考察考核和年度考察考核为基础,加强有针对性的考察考核,增强考察考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完善民主测评、实绩分析等方法,落实领导干部任用延伸考察考核办法,全面客观地考察考核评价干部。三是强化考察考核结果和运用。把考察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发挥考察考核的导向作用。
2、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干部选拔方式。一是完善选拔办法。进一步改革竞争上岗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提高选拔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促进好中选优。二是提高选拔干部的质量。按照“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改进笔试面试方法,真正考出干部的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把考试和考察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准确了解干部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真正把品德好、能干事的干部选拔出来。
3、完善年轻干部、后备干部的培养机制。一是坚持加强实践锻炼的培养方式。鼓励年轻干部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和关键岗位磨练品质、锤炼作风、提高才干;加大年轻干部交流力度,通过多岗位锻炼丰富阅历,增强本领。二是扎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根据干部情况和工作要求,按照年龄结构和梯次配备,把系统最优秀的干部充实到后备干部库,并坚持动态管理、跟踪考察,实行系统培养、择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