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运城市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运城市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我市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94号令《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
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编制本方案。
一、2010年我市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2010年受强降雨的影响,我市盐湖区、临猗、永济、新绛、稷山、夏县、闻垣公路等县(市、区)及路段先后发生了9起地质灾害险情,其中崩塌2起,地裂缝2起,地面沉陷1起,滑坡4起。由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对地质灾害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的监测责任人的高度负责,及时发现险情及时处置,化险为夷。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这些险情的发生,说明了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形式依然十分严峻,十分紧迫。另外,运城盐池也存在一定的隐患。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保护盐池正常生产的禁墙、泄洪渠和芦苇荡已所存无几,一旦汛期山洪爆发盐池的安全十分堪忧。
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及降雨趋势分析
(一)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根据《运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将我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如下:
1.地质灾害易发区
(1)分布河津下化乡,面积80.04Km2 ,属吕梁山中低山区,以采煤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为主,现有灾害隐患点67处。
(2)分布于稷山县、新绛县北部,属吕梁山中低山区,面积135.98 Km2,主要以采矿、修路切坡引发的崩塌、滑坡为主,地质灾害隐患36处。
(3)分布于新绛县北部山前倾斜平原和高阶地,面积136.53 Km2,主要以构造运动引发地裂缝为主,有少量崩塌,隐患点43处。
(4)分布于中条山北麓及南麓部分地区,涉及8县(市)35个乡(镇),面积2338.11 Km2,隐患点411个,主要由降雨、采矿、切坡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
(5)分布于芮城县陌南镇、东垆乡黄土丘陵区,面积29.32 Km2,隐患点27个,主要是以降雨切坡引发的崩塌为主。
(6)分布于平陆县、夏县黄河北岸黄土丘陵区,面积495.73 Km2,隐患点81个,主要是采矿和水库蓄水侵湿引发的地面塌陷,有部分崩塌、滑坡、地裂缝。
(7)分布于垣曲县黄河沿岸,隐患点37个,面积299.52 Km2,主要以降雨、切坡引发的滑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