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单位:质监、卫生部门)
三、加强长效机制建设
(一)强化监测预警。加强食品污染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建设,强化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监测,及时开展安全评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
(二)强化协调联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调配合,强化联合执法,加强信息沟通。发现违法制售使用非法添加物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要及时将信息通报给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依法采取控制措施,查处违法行为。
(三)强化诚信自律。经信、商务等部门要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管理,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在食品行业开展“讲诚信、保质量、树新风”活动,引导企业树立安全发展、诚信经营的理念。年底前,各监管部门按系统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行业组织要切实负起行业自律责任,积极组织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和内部监督,加强行业监督和培训,及时发现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报告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并报告的要通报批评。
(四)强化社会监督。市政府将设立专项奖励资金,鼓励广大群众对非法添加行为进行举报,经核实后给予奖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各开发区管委会也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专项奖励资金,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指定专门部门负责,切实落实对举报人的奖励,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人员举报。市、县(市、区)卫生、农委、质监、工商、商务、食药监等部门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畅通举报渠道。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员、协防员管理办法,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员、协防员队伍建设。积极支持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认真追查媒体披露的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公开查处的食品安全案件。同时,要打击虚假新闻,对造成社会恐慌的假新闻制造者,要严肃追究责任。
(五)强化科普宣教。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制定细化宣传方案,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知识、各类违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及其危害以及严厉惩处的措施,要宣传到农户、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经营单位和餐饮服务单位以及从业人员,做到家喻户晓、应知尽知。各县(市、区)、各开发区要特别针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进行集中宣教培训,开展案例警示教育,使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自觉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四、严格落实各方责任,严格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