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进措施
(一)创新种业科研体制机制。一是加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以吉林省农科院为重点,加强协作攻关,在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育种资源研究、品系开发、先进育种方法创制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成果,为形成生产力奠定基础。整合市级农业科研资源,恢复建立四平市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加强与域内及国内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联合协作,开展主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十二五”末期推出一批适合我市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要侧重开展本地主要农作物品种尤其是常规作物育种和种子新技术等公益性研究。二是健全完善成果评价、转化机制。建立加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奖励机制,对重大科技成果要给予团队和个人重奖。商业化育种成果可以直接享受企业的利益分配,对选育出突破性品种的育种者,给予重奖。建立新成果、新品种权转让交易公共平台,通过市场招标、拍卖等形式合理转让。对重大科研成果、推广潜力较大的新品种、新技术政府将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快推广应用。严格执行品种审定、退出和保护制度。三是加强企业主体创新能力。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注重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建设,发挥企业特点,把握市场变化,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研发与保护,提高品种综合研发能力。
(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一是优化产业资源配置。鼓励种子企业间的兼并重组,重点支持大型优势种子企业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在企业注册资金、固定资产、研发能力、技术水平和营销服务等方面大幅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净化种子经营主体,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调整企业布局。专门经营不再分装包装种子的经营者,必须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专业技术人员。逐步推行质量风险保证金制度。二是加强育种基地建设。科学规划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布局,建立优势种子生产保护区,实行严格保护。加强伊通、梨树、铁东区等玉米种子基地,公主岭水稻种子基地的规划和建设。按照促进种业发展、保证供种安全的原则,鼓励种子企业通过土地流转、长期租赁土地或与制种合作社联合协作等方式建立一批相对集中稳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种子生产基地,增强种子生产能力,确保我市农业生产用种。按照企业主导,政府保障的原则,加快推进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三是打造重点企业“航母”。支持种子企业在强化种子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延伸推广服务链条,主要建设推广服务网络和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技术和技术服务。同时,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自身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着力打造我市带动功能大、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先进、经营管理规范、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