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才队伍支撑工程
1.实施“江海英才计划”,推进产业人才发展“312”行动计划,重点引进和支持从事高新技术研发、新兴产业重点项目、产业链关键环节,拥有科技成果、核心技术、研发团队的领军人才实施技术产品产业化,推进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支队伍、带动一个产业的效应。
2.建立校企深化合作机制。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独立或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培养一批既掌握尖端技术又精通经营管理的科技型人才。
3.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培训工作。重点做好百名企业家海外培训、千名硕博高级人才培养和万名职业经理人认证工作,组织开展网上教育、远程教育、走出去和请进来专题培训等,大力实施企业经验管理人才培训工作。
四、保障机制
(一)组织推进机制
切实加强对千企升级行动计划实施工作的领导,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推进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分工,协调推进。千企升级行动计划由市经信委会同市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各县(市)、区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推进体系,健全和完善工作考核、督查推进机制,明确阶段目标任务,强化监督检查推进,凝聚全市创新发展、提升发展的合力,切实做到政策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
(二)目标管理机制
加强目标管理,根据千企升级指标体系和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和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细化升级目标,研究制定专项升级计划,进行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推进。认真分解落实各项目标任务,由市经信委每年年初将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加强跟踪督促检查与考评。建立千企升级行动计划专项报表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各地工作落实情况和实际成效,并进行认真考评,其结果作为对各地年度工业经济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予以表彰。
(三)要素保障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围绕规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发展主导产业、升级发展传统产业和提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采取政策引导和倒逼机制等措施,优化整合各部门政策要素和各类资源要素,加强联动,形成合力,集中支持重点产业带、产业集聚区、重点产业链、基地型和龙头型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重点节能减排项目、重点技术与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技术创新、品牌创建与质量提升、淘汰落后产能等领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和引导企业利用上市、债券等直接融资手段缓解资金瓶颈。完善政银企沟通交流机制,深入推进“金融超市”对接活动和融资性担保机构建设,组织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打造为企业和金融机构交流、合作的服务品牌;集中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优先保障涉及产业优化升级的项目用地需求,争取有更多的重大技改项目获得土地点供指标;快速推进能源基地建设,完善电源点、电网布局,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确保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加强煤炭组织调运,有效保障电煤需求;完善重点物资运输协调机制,保障重点物资运输通道顺畅;深入开展产业配套研究,积极探索地品地销联盟新模式,鼓励相关配套企业主动对接,组织系列产业链推介、配套对接活动;继续组织企业参加跨采会、江苏产品万里行等各种市场营销活动,扩大我市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推动我市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资源和产业紧密结合,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四)政策支撑机制
贯彻落实好省万企升级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严格落实产业政策,形成约束激励机制。研究拟定我市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制造业指标体系,具体抓好市区工业转型升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产业配套以及传统产业提升等一系列产业转型政策的细化完善工作。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新型科技投融资、企业风险投资等体制机制,加快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加大政府科技投入,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完善科技贷款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型企业、科技园区的贷款支持,实现政府引导性投入稳步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多渠道投入大幅增长。
附件:
千企升级年度计划目标分解表
序号
| 指标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一、创新能力升级
|
1
| 大中型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
| 1.49
| 1.61
| 1.71
| 1.81
| 1.91
| 2
|
2
| 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家)
| 62
| 70
| 80
| 85
| 90
| 100
|
3
| 百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企业专利授权量(件)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4
| 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件)
| 294
| 385
| 577
| 770
| 925
| 1120
|
二、质量品牌升级
|
5
| 江苏省质量奖企业(个)
| 1
| 1
| 1
| 1
| 1
| 1
|
6
| 江苏名牌(个)
| 186
| 201
| 210
| 220
| 230
| 240
|
7
| 中国驰名商标(件)
| 9
| 12
| 15
| 18
| 21
| 25
|
8
| 省著名商标(件)
| 176
| 201
| 225
| 250
| 275
| 300
|
9
| 省重点品牌产品质量攻关项目(项/年)
| --
| 7
| 8
| 8
| 9
| 10
|
三、两化融合升级
|
10
| 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累计数(家)
| 23
| 75
| 110
| 140
| 170
| 200
|
11
| 两化融合推广应用企业数(家)
| 180
| 300
| 450
| 600
| 700
| 800
|
四、技术装备升级
|
12
| 工业投资年均增长(%)
| 15.1
| 11
| 15
| 15
| 15
| 15
|
13
| 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
| --
| 12
| 16
| 16
| 16
| 16
|
14
| 每年认定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个)
| 4
| 4
| 4
| 4
| 4
| 5
|
五、经营管理升级
|
15
| 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和示范企业(家)
| --
| 6
| 12
| 20
| 30
| 40
|
16
| 信用管理贯标企业(家)
| --
| 111
| 300
| 500
| 800
| 1000
|
17
| 市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家)
| --
| 8
| 20
| 40
| 70
| 100
|
18
| 每年新增上市企业(家)
| 28
| 5
| 3
| 4
| 4
| 5
|
19
|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万人)
| 12
| 12.5
| 13.2
| 13.8
| 14.4
| 15
|
六、产业结构升级
|
20
| 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工业比重(%)
| 21.5
| 22.5
| 23.5
| 25
| 26.5
| 28
|
21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 33
| 35.5
| 37.5
| 40
| 42.5
| 45
|
22
|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比重(%)
| --
| 38
| 38.5
| 39
| 39.5
| 40
|
七、规模效益升级
|
23
| 每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
| --
| 110
| 120
| 150
| 150
| 150
|
24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
| 23.2
| 21
| 14
| 14
| 14
| 14
|
25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年均增长(%)
| 33
| 31
| 16
| 16
| 16
| 16
|
26
| 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每年增长(%)
| --
| 9.5
| >10
| >10
| >10
| >10
|
27
| 营业收入超100亿元工业企业(集团)(家)
| 1
| 2
| 3
| 4
| 6
| 8
|
八、绿色制造升级
|
28
|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 --
| --
| --
| --
| --
| 20
|
29
|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
| --
| --
| --
| --
| 25
|
30
|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98
| --
| --
| --
| --
| 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