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工业转型千企升级五年计划的通知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工业转型千企升级五年计划的通知
(常政发〔2011〕180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现将《常州市工业转型千企升级五年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常州市工业转型千企升级五年计划

  “十一五”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但是产业结构偏重、企业规模偏小、产品附加值偏低、创新能力偏弱、核心竞争力不强、资源约束和节能减排压力大等制约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推进企业升级发展刻不容缓。为贯彻落实《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江苏省万企升级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特制定本计划。本计划执行期为2011-2015年。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以“一核八园”创新驱动为首要工程、以“510”行动计划为关键抓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规模发展新兴产业、高端发展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工业经济结构由传统产业偏重向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向量质并举的方向转变,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构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并进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市3000多家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各种形式、阶段性转型升级,1000家左右小微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具体目标是:
  (一)规模效益升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超160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00亿元,年均增长12%;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集团)超过30家。
  (二)产业结构升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8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5%以上。
  (三)创新能力升级。大中型骨干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达1.6%以上;拥有“两站三中心”800家;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超1600件。
  (四)技术装备升级。五年累计工业投入超6000亿元,比“十一五”增长42%。每年组织实施100项工业重点项目;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投入占工业投入比重达85%左右;重点产业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五)品牌质量升级。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0件、江苏省著名商标75件、江苏省名牌产品70个;五年累计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数1250件。
  (六)两化融合升级。培育5家以上省级两化融合服务产业示范园;培育10家以上省级或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0家以上省级或国家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1000家以上企业实现推广应用。成套设备和传统产业整机产品信息化率超过45%,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设计、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65%,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超过65%。
  (七)经营管理升级。培育和创建40家省级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和示范企业;培育信用管理贯标企业500家,创建省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10家;五年新增上市公司超过50家,重点工业企业普遍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八)节能降耗升级。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0%以上,推动节能减排认证工作深入开展,帮助和督促企业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体系。
  (九)人才层次升级。重点引进并大力支持1000名领军人才来常州创新创业,由此带动引进10000名各类高层次人才。培训企业人才22万人次。
  (十)服务能力升级。市、辖市(区)、乡镇(街道)三级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全部建成;融资担保余额达330亿元;加大对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三、重点工作
  (一)推进技术创新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1.鼓励企业技术攻关。在高端发展的重点领域,组织和鼓励企业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着力攻克制约产业发展壮大的技术瓶颈。
  2.加快“两站三中心”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创建、升级“两站三中心”,鼓励和支持企业实验室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加强研发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3.加强技术引进吸收。通过对外合资合作,帮助企业引进高端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并购或建立海外研发机构,打造吸引集聚行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高端技术开发团队的重要平台。
  4.加强产学研合作。依托科教城等创新平台,引导企业与高校及研究机构联合进行技术开发,加快先进技术产业化步伐。
  5.推进新产品开发。针对符合产业导向的关键性、战略性产品,以及支撑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技术与产品,编制全市年度企业技术开发项目计划,服务指导推进突破。
  6.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市培育10家带动行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省级示范企业。
  (二)推进技术改造升级,提高企业工艺装备水平
  1.积极开拓项目源。围绕重点产业链、重点产业集聚区和重要经济增长点,建立千企升级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库,形成重点项目前期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达产达效一批的良性循环。
  2.推进工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常州市转型创新“510”行动计划》“工业项目”建设,每年组织实施100项工业重点项目,实行重点项目挂钩联系制度,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指导,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部门联动协调,强化对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的监督检查。
  3.加快实施传统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优化投资结构,坚持“有保有压”,对技术含量高、低碳环保的鼓励类项目,重点支持发展;对工艺技术落后、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限制类项目,不再审批新建项目,改造提升现有产能;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工艺技术装备落后的禁止类项目,加快淘汰步伐。
  (三)推进两化融合升级,推广企业信息化智能化应用
  1.全面打造智慧企业。实施“十百千”工程,以“十企示范、百企试点、千企应用”为重点,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协同应用和集成创新,加快“五化联动”,加快实施一批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和示范项目。
  2.加强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发挥社会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培育和支持行业性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中型骨干企业基本建立起企业门户网站,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常州企业在线”服务平台、各类公共综合服务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发展服务。
  3.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载体建设工程。重点推进常州创意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园建设,着力提升创新和融合服务能力。做大一批软件企业,扶持龙头企业各展所长、错位发展、打响品牌。增强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集成服务能力,打造一批具备整体方案解决能力的骨干企业。
  4.开展千家“数字企业”创建活动。提升企业基础通信网络、业务流程、运行监管等方面水平,打造一批标杆“数字企业”,到2013年认定10家省级“数字企业”示范企业和100家市级“数字企业”示范企业。
  (四)推进规模效益升级,促进企业集约集聚发展
  1.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推进《常州市转型创新“510”行动计划》“做强工业企业”发展,跟踪监测新增长点及销售收入前100位企业发展情况,选择产品基础好、成长性强的企业重点培育,及时掌握企业(集团)运行态势,重点监测企业产品产量及价格变化、企业资金链情况,强化协调服务指导,落实优惠政策。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超30家。
  2.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意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3.打造重点产业链。重点打造智能电网、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轨道交通装备、优特钢及深加工等6条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链;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数控机床及基础装备等)、工程机械、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新型农业机械、新型纺织面料及品牌服装加工等6条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的产业链。引导配套企业向龙头骨干企业集聚发展,促进企业由小规模分散型向大规模集约型发展,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整体协同发展。
  4.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建成一批超300亿元、100-3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引导集聚区积极开展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建成一批省级及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5.实施小微企业进规模培育计划。重点推动2010年销售收入1000-2000万元的企业尽快达到规模以上水平,推动有市场、管理优的中小企业提高产品档次,提升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成为培育规模骨干企业的后备力量。
  (五)推进品牌质量升级,拓展自主品牌市场份额
  1.实施品牌战略。支持企业创建省级及以上品牌、商标,提高品牌附加值,引导社会资源向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集聚。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区组织产业标准联盟、开展优质产品示范区、区域名牌创建活动,助推产业集群做强做大做优。
  2.实施产品质量攻关项目。选择一批重点名牌产品和拟创建省以上品牌产品,特别是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高附加值、高创汇、高效益的产品,每年组织实施一批质量攻关项目,尽快解决制约产品质量提升的突出问题。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帮助企业树立应用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理念,推进企业建立规范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培育一批知识产权管理示范企业。鼓励企业申请专利,每年促进一批专利成果产业化。引导中小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一批具有知识产权优势的中小企业。
  4.引导企业拓展市场。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品牌会展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我市产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六)推进企业管理升级,激发机制体制创新活力
  1.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各类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企业股权结构,促进投资主体及股权设置的多元化。重点工业企业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