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各类专业科技博物馆。鼓励、推动有条件的研究机构、大学、企事业单位和具有重要资源的城市,因地制宜建设和发展专业或产业科技博物馆。充分利用重大工程项目或企业闲置、淘汰的生产设施,建设富有特色的科技博物馆。
--推进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基地建设。发展国家级和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到2015年底,全省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总数达到30个左右,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总数达到100个左右。建设不同功能的行业科普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面向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或展览馆,建设专门科普场所。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农民工服务中心、文化宫等增加科普教育功能。引导海洋馆、野生动物园、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动植物园等强化科普教育功能。
--发展基层科普设施。依托现有社会设施,推动在全省所有县建设具备科普教育、培训、展示等功能的县级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到2015年,在全省60%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科普活动站(室),80%的社区和行政村建有科普画廊(宣传栏),宣传内容每年更新10次以上。加大科普大篷车配置工作力度,力争全省保有量达到40辆。扩大科普大篷车服务范围,促进展品展项更新,增强为基层群众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农村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机构、中小学、青少年宫利用现有场所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分工:
省科协、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牵头,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农委、省林业厅、省卫生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气象局、省地震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参加。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任务:
--着力提升科普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
--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稳定专职科普人才队伍,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科普管理人才队伍,壮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
--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措施:
--加强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培养。发展科普员队伍,传递科技信息,组织群众参与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利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实施科普惠农兴村“百万工程”,发挥农村科普示范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骨干等农村科普带头人的作用。
--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等活动及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依托大学、科研机构、科普场馆、科技团体、社区科普学校等,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鼓励学校、科技社团、科研机构、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机构和部队的专业人才参与社区科普活动。
--发展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团委、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作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和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科普场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依托科技专家、大学生志愿者、老科技工作者等建立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
--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鼓励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中学生、在职科研人员、传媒从业者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注重发挥科普志愿者作用,组织其参加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和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展教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