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建设知识产权人才队伍。
(1)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实施“321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工程”。“十二五”期间,引进和培养30名熟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知识产权理论水平和实务技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200名具有一定知识产权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培养1000名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充分利用省内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加大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力度,促进知识产权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由市委组织部,市知识产权局、科技局、财政局、人社局、教育局负责落实。
(2)优化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建立知识产权人才评价标准,推动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纳入职称评价范围。建立政府引导、相关部门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投入机制,加强培训工作基础建设。建立政府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和培养对象自身完善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工作模式。定期发布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信息,鼓励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合理流动,建立健全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人才流动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
由市人社局、科技局、教育局、知识产权局负责落实。
23.构建知识产权政策支撑体系。
(1)强化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地方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政府部门在制定产业发展、结构调整、投融资、科技进步、吸引人才等政策时要充分体现知识产权导向。制定促进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政策,将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状况作为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的重要条件之一。政府设立的科技攻关等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政府采购优先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由各县(区)政府,市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科技局、知识产权局负责落实。
(2)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机制。加大对获得国家专利奖的单位和个人、精品作品的创作人、中国驰名商标、河南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奖励力度。将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质量、管理和转化情况作为企业、科研院所资质评审、科研能力评价、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将取得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福利待遇等考核指标体系,增加知识产权在科研业绩中的比重。提高职务发明的奖励标准。加大对国内发明专利、国外专利申请的资助力度。
由市财政局、人社局、科技局、教育局、知识产权局、工商局、质监局负责落实。
(3)加大资金投入。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支持和引导各类信用担保机构为知识产权交易提供担保服务,探索建立社会化知识产权权益担保机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整合相关科技专项资金,逐年加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的投入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