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沪府发〔2012〕21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三月九日
上海市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规划
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上海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为促进上海转型发展,推动本市“十二五”节能降耗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确保实现本市“十二五”节能和碳减排目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部署以及《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和形势分析
(一)“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本市节能工作推进力度最大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现关键起步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上海全面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广泛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十一五”节能目标顺利完成,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从2005年的089吨标准煤下降至2010年的0.71吨标准煤,如期完成下降20%的节能目标,相当于节约2800多万吨标准煤。火力发电、精品钢、乙烯、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单耗以及航运、航空周转量能耗等交通运输单耗明显下降,其中外高桥第三发电厂供电煤耗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图1 “十一五”期间本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变化情况(略)
2.重点工程项目大力推进,低碳能源比重和碳汇能力持续提高。实现铁合金、平板玻璃等行业的整体退出,完成淘汰落后产能项目2873项,节约480万吨标准煤。实施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等节能工程804项,节约245万吨标准煤。关停南市电厂等小火电机组178万千瓦,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898万平方米,推广节能空调164万台、高效节能灯近2400万只。建成进口液化天然气(LNG)一期、东海大桥海上风电等一批低碳能源项目,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05年的52.8%降至2010年的49.2%,天然气占比从2005年的3.1%增至6.0%,可再生能源、外来核电水电等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6%。新建绿地6600公顷,绿化覆盖率从2005年的37%提高到2010年的38.2%。新增林地面积18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11.0%提高到2010年的12.6%,碳汇能力进一步提升。
3.节能管理体制基本建立,政策机制不断完善。修订、制定出台《
上海市节约能源条例》和《
上海市建筑节能条例》,明确了政府、用能企业及其他机构的责任义务,确立了一批重要节能制度。成立市、区县两级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区县政府“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组织实施各区县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定和实施“批项目、核能耗”和新建建筑设计节能审查制度。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出台10多项扶持政策,市、区县两级政府累计安排专项资金超过60亿元,带动全社会节能总投入超过200亿元。大力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制定出台了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系列政策,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600余项。
4.低碳发展实践取得进展,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所增强。实施宝钢高炉煤气发电等一批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约650万吨。建设华能石洞口电厂碳捕获(CCS)项目,年捕获二氧化碳能力达10万吨。确定虹桥商务区、崇明岛、长宁区虹桥地区、临港地区等8个区域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启动全市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本市气象灾害预警能力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5.各项基础工作扎实推进,技术支撑和队伍建设初见成效。制定出台《上海市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开展全市季度能耗核算和分部门、分区县年度单位增加值能耗核算。启动全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合格率提高到80%左右,80幢公共建筑完成安装分项计量监测系统。发布地方单位能耗限额标准8项、节能管理标准4项及建筑节能相关标准和技术规程17项。推进700多家工业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挖掘节能潜力300万吨标准煤;开展公共机构和大型公共建筑共计286幢楼宇的能源审计。超超临界电站锅炉、钠硫电池、新能源汽车等关键节能低碳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建立第三方节能量审核和节能服务企业备案管理制度,登记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达到115家。组建成立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6.成功举办首次“低碳世博”,全社会节能低碳意识理念显著提升。在世博会历史上首次提出“低碳世博”理念,通过清洁能源、建筑节能、低碳交通、绿色出行、自愿碳减排等多种形式,开展节能低碳活动,并广泛倡导参观者、参展企业、世博场馆等实现自身碳中和。每年举办“节能宣传周”。2009年建成上海科学节能展示馆,成为国内展示面积最大、展项最全、展示节能技术最先进的公益性节能和新能源技术产品展示平台。市经济团体联合会推动在全市13家试点行业协会和30家试点企业共建立了111个节能减排(JJ)小组。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开展了“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节能减排家家行”、“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上海市大学生节能减碳创新行动”、“青年岗位能手节能减排示范行动”等多项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全市企业和居民的节能低碳意识理念明显加强,为继续推进节能低碳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进一步推进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方面,本市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偏重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目前,本市工业用能占全市用能约56%(其中重化工业用能占全市用能近40%),与发达国家一般工业用能占1/3左右的水平相比明显偏高。二是节能难度进一步加大,成本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推进实施了一大批投资少、见效快的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技改项目,进一步拓展节能空间的成本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三是能耗标准、节能统计监察等基础工作仍需进一步强化。目前,本市能耗标准还没有全面覆盖重点耗能行业,各类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能耗标准和用能指南也普遍缺乏,节能统计、监察力量与快速增加的工作任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四是节能设备、产品和专业服务尚不能形成有力支撑。节能设备产品和关键技术存在成本高、可靠性不够、进口依赖强等问题,节能服务市场尚未真正形成,节能服务机构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节能低碳意识和理念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强化。“十一五”以来本市居民和企业的节能低碳意识虽有明显加强,但还没有把节能低碳作为社会责任和提升企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节能低碳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
(二)形势分析
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和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节能低碳发展已是当前及未来相当长时间世界各国的主流发展方向。“十二五”期间上海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也蕴含着重要机遇。
1.国家提出了更高的节能低碳发展要求。上海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将承担更重的节能降碳指标任务,但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落地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加快推进、居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交通、建筑、生活等领域用能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实现更大的突破创新,以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降碳目标。
2.资源环境约束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加大。“十二五”期间本市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凸显,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能源资源保障难度加大,本市能源主要依赖市外和国际资源,能源项目(尤其是电网、天然气管网等)建设难度逐步增加,保障供应的压力日益加大。其次,本市环境容量已突破极限,酸雨、臭氧、灰霾污染日益严重,环境空气质量与国际大都市、宜居生态环境的规划目标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此外,上海是典型的河口型特大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更大、更直接,预计未来极端高温、强对流、风暴潮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影响更强,对城市防灾减灾等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将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