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情况(单位:亿元)
|
| “十一五”
完成投资
| “十二五”
预计完成投资
| 5年增加值
| 5年增长率
|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
| 350
| 1500
| 1150
| 330%
|
综合交通网络布局进一步完善。力争建成“三纵三横”铁路干线主骨架,营业里程由“十一五”时期末的1908公里增加到3000公里左右,时速200公里以上的电气化铁路基本通达省辖市,实现长江三角洲核心城市1小时通达、省会城市与省辖市2小时通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由85公里增加到300公里左右,南京城市轨道交通初步成网,苏州、无锡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初步形成。建成“两纵三横一网”干线航道网络,干线航道达标里程由1352公里增加到2100公里,达标率由40%提升到60%,三级以上航道通达全部省辖市。公路网总里程由15万公里增加到15.5万公里,“五纵九横五联”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里程由4059公里增加到47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基本覆盖重点中心镇、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和主要交通节点,农村公路通达度、建设标准进一步提升。输油气主干管道总里程由3614公里增加到8129公里。干线邮路总长度由8.3万公里增加到9.6万公里。
专栏8 综合交通网络布局
|
“三纵三横”铁路干线主骨架
“纵一”京宁杭铁路通道、“纵二”沿海铁路通道、“纵三”中部铁路通道;“横一”沪宁铁路通道、“横二”东陇海铁路通道、“横三”沿江铁路通道。
“两纵三横一网”内河高等级航道网
“纵一”京杭运河、“纵二”连申线;“横一”盐河、“横二”长江航道、“横三”芜申线;“一网”苏南航道网。
“五纵九横五联”高速公路网
“纵一”赣榆经南通至吴江、“纵二”赣榆经江阴至吴江、“纵三”新沂至宜兴、“纵四”连云港经南京至宜兴、“纵五”徐州至溧阳;
“横一”徐州至连云港、“横二”丰县至大丰、“横三”南京经泰州至启东、“横四”南京经南通至启东、“横五”南京至上海、“横六”南京至上海复线、“横七”溧水至太仓、“横八”高淳至太仓、“横九”上海经吴江至湖州;
“联一”新沂至宿迁、“联二”泗洪至泗阳、“联三”泰州经扬中至丹阳、“联四”如东至无锡、“联五”南京至高淳。
|
综合交通通道保障有力。综合交通通道全面覆盖主要产业聚合轴和城镇发展带,完善沿海、沿江、东陇海和沪宁四大国家级综合交通通道功能,积极推进沂淮扬镇、宁杭、宁连和徐宿淮盐四大省级通道建设,全省“四纵四横”综合交通通道平均饱和度小于0.8,通道内客货运输有两种以上方式可供自由选择。煤炭、原油、矿石、集装箱等大宗物资运输通道能力充分、保障可靠。
专栏9 “四纵四横”综合交通通道
|
“纵一”沿海通道、“纵二”沂淮扬镇通道、“纵三”宁连通道、“纵四”宁杭通道;
“横一”东陇海通道、“横二”徐宿淮盐通道、“横三”沿江通道、“横四”沪宁通道。
|
综合交通枢纽衔接顺畅。重点突出南京、连云港、徐州三大国家级枢纽建设,把南京打造为面向亚太、辐射中西部的长江三角洲重要门户;充分发挥连云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功能,建成全国综合运输体系的海港枢纽;进一步发挥徐州沟通南北的门户作用,强化其国家铁路枢纽和主要内河港口地位。基本形成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沿海、沿江港口群,全省港口年通过能力由“十一五”时期末的14亿吨提升至20亿吨,其中,集装箱年通过能力由1154万标箱提升至2000万标箱;连云港港、太仓港两大集装箱干线港吞吐量分别由387万、221万标箱大幅提升至800万、600万标箱。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覆盖省辖市和部分重要县级城市。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由2880万人次增加到48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由40万吨增加到120万吨,航空运输服务范围覆盖省内全部县级市和10万人口以上城镇,实现1.5小时车程内可享受到航空服务。在南京、无锡、淮安、南通和徐州建立5个快递集散基地(园区),建设快递处理中心(分拨中心)28处,增强快递处理和运输能力。
技术装备和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客、货车辆与现代运输组织的适应性进一步增强,厢式车、集装箱车及各类专用车比率达到35%以上。主要内河水域船舶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率达到70%,内河货运船舶船型标准化率达到50%。城乡客运一体化基本实现,农村公共客运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除岛屿村外,100%行政村开通客运班线,50%以上乡镇通镇、村公交,城市公共交通覆盖全部建成区,初步实现公共客运服务均等化。货运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物联网应用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服务便利的农村邮政物流体系。交通运输重点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初步构建。
专栏10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主要指标表
|
指 标
| 2010年
| 2015年
| 增加值
| 属性
|
基
础
设
施
| 1.铁路运营里程(公里)
| 1908
| 3000
| 1092
| 约束性
|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公里)
| 85
| 300
| 215
| 约束性
|
3.干线航道规划达标里程(公里)
| 1352
| 2100
| 748
| 约束性
|
其中:干线航道达标率(%)
| 40
| 60
| 20
| 约束性
|
4.港口年通过能力(亿吨)
| 14
| 20
| 6
| 约束性
|
其中:集装箱泊位年通过能力(万标箱)
| 1154
| 2000
| 846
| 约束性
|
5.公路里程(万公里)
| 15
| 15.5
| 0.5
| 约束性
|
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公里)
| 4059
| 4700
| 641
| 约束性
|
6.全省机场旅客吞吐能力(万人)
| 2880
| 4800
| 1920
| 约束性
|
7.全省机场货邮吞吐能力(万吨)
| 40
| 120
| 80
| 约束性
|
8.输油气管道里程(公里)
| 3614
| 8129
| 4515
| 约束性
|
9.干线邮路总长度(万公里)
| 8.3
| 9.6
| 1.3
| 约束性
|
投资规模
| 10.5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亿元)
| 3702
| 4400
| 698
| 引导性
|
11.5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亿元)
| 350
| 1500
| 1150
| 引导性
|
运
输
服
务
和
装
备
| 12.行政村通客运班线率(除岛屿村外)(%)
| 95
| 100
| 5
| 约束性
|
13.乡镇通镇、村公交率(%)
| 7
| 50
| 43
| 约束性
|
14.厢式车、集装箱车及各类专用车比率(%)
| /
| 35
| /
| 引导性
|
15.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率(%)
| /
| 70
| /
| 引导性
|
16.内河货运船舶船型标准化率(%)
| /
| 50
| /
| 引导性
|
17.营业性客车、危化品车船、500吨级以上营业性船舶卫星定位系统配备率(%)
| /
| 100
| /
| 约束性
|
18.公路甩挂运输拖挂比
| 1:1.02
| 1:2
| /
| 引导性
|
19.快递集散基地(园区)(处)
| /
| 5
| /
| 约束性
|
20.快递处理中心(分拨中心)(处)
| /
| 28
| /
| 约束性
|
四、重点任务
按照率先基本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畅通、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大力推进以铁路和轨道交通、水运(港口和航道)、机场为重点的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集约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突出综合交通大通道、大枢纽、大网络建设,提高主要运输通道能力和枢纽换乘(装)效率及辐射能力,全面提升交通网络化、一体化、公共化服务水平。
(一)着力构建综合交通大通道
增强通道功能,提高保障通过能力,重点建设沿海、沿江、东陇海和沪宁4个国家级综合交通大通道,加快建设沂淮扬镇、宁杭、宁连和徐宿淮盐4个省级综合交通通道,到2015年,基本形成纵贯南北、横贯东西的“四纵四横”综合交通大通道。
1.强化国家级综合交通通道建设
构建沿海通道。充分发挥沿海土地、岸线和区位优势,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沿海地区产业带成长、城镇带发育,促进苏中、苏北跨越发展。重点打造沿海港口、水路和铁路运输,完善公路运输,建成适应沿海地区北煤南运、北粮南运以及原油等重要物资运输,连接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的运输大通道。利用港口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推进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盐城港和南通港为支撑的沿海港口群建设,加强与我国近、远洋运输网络的连接,壮大港口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大能力沿海铁路通道建设。以完善连云港港疏港系统为重点,加快提升连申线、盐河等航道等级,加快建成临海高等级公路,加强与重点港区相连的铁路支线建设。“十二五”期间,通道内新增铁路里程284公里,新增三级以上航道达标里程139公里,新改建临海一级公路488公里,新增高速公路31公里,预期投资450亿元。到2015年,通道江北段客运能力达到1.6亿人/年、货运能力达到2亿吨/年,比“十一五”时期末分别提升47%和50%;通道江南段客运能力达到2.3亿人/年、货运能力达到2.3亿吨/年,比“十一五”时期末分别提升21%和36%。
强化沿江通道。充分发挥长江深水航道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通道能力,提升通道功能,引导沿江产业带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增强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长江航运,完善其他运输方式,满足沿江地区原油、煤炭、铁矿石等大宗物资和集装箱运输需求。加快实施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和主要港口扩能改造,积极推进沿江铁路干线建设和高速公路扩容。“十二五”期间,力争通道内新增铁路里程100公里以上,改造铁路里程268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里程76公里,预期投资330亿元。到2015年,通道客运能力达到4.4亿人/年、货运能力7.4亿吨/年,比“十一五”时期末分别提升25%和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