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注重统筹规划建设,深化电子政务应用
深入推进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省级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加强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建设和完善网上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信访、电子监察和审计等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政府网站与重要业务系统的衔接联动,提高政府信息公开、互动交流与办事服务水平,整合优化栏目、合理配置内容、增加服务渠道,健全政民互动渠道和公众评价机制,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和政务信息公共查阅载体建设;积极推进统一规范的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完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加快基层政府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政务在线服务和移动电子政务;以三网融合为契机,推动政府信息化服务终端多样化。率先建成电子口岸,实现通关便利化。
促进信息技术与政府主要业务深度融合。按照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求,继续完善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合理规划新业务系统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重要业务系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制度规范建设,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强化信息资源整合,规范信息采集和发布。加快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公共数据中心等电子政务共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政府重要业务系统的跨部门、跨地区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对政务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支持信息资源产业化。培育公平竞争的信息资源市场,促进信息商品流通。
加强政府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网络,逐步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应急信息资源,构建以省应急平台为枢纽,省、市、县三级应急平台互联互通的全省应急指挥体系,健全监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等功能,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3.坚持繁荣有序并重,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以数字内容、游戏、动漫产业为重点,做大做强新兴网络文化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加强网络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培育富有活力、形态多样的产业集群。积极、有序推动多媒体电视、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数字出版、手机媒体等新型业务快速发展。完善公共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特色文化数据资源库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加强文化、科技、教育等公益性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开发利用,构建先进的互联网文化、教育和科研环境。加强新闻网站建设,发展网络新技术新业务。加强互联网文化建设,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传播文化精品。推动网民创作,唱响网上主旋律。重视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智能电视终端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与管理,全面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力,促进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4.贯彻民生优先宗旨,强化信息惠民服务
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普遍服务。加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现多媒体教学。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建成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加快建设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大众化、网络化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和均衡配置。
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构建基于健康档案的市、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推进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应用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促进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业务协同,为城乡居民提供系统化、连续性、全过程的健康服务。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提高公众健康保障、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完善各类基本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食品和药品管理系统,提升对重要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能力。以医保、医疗、公共卫生、医药信息共享为重点,推进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化。
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夯实信息基础设施,优化信息系统数据分布格局,大力发行和应用社会保障卡,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为龙头,大力提升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领域信息化水平,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和科学化。以健全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加快社会保险领域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业务全程信息化、管理服务精细化。以劳动监察网格化、网络化为突破口,建成一体化劳动关系信息系统。加快跨地区信息交换平台和结算平台建设,实现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电子化转移和地区间的资金结算。大力推进基于互联网、电话在线咨询服务系统和基层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公共服务。
加快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全省统一的民政综合管理与社会服务信息平台,促进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基本社会服务均等化,提高社会组织管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行政区划、地名管理等社会事务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各类福利机构、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人才服务信息公开,完善社会服务支撑体系。
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加快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综合运输效率;建成内河航道网智能航运服务平台,实现长江三角洲地区联网应用和服务;提高全省公交“一卡通”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推行全省出租车“一号叫车”服务;加快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建设和用户发展,实现ETC专用车道对路网所有收费站全覆盖。
深化环保信息化。以生态省建设为契机,开展重点生态环境要素智能监控,提高环境监控能力,逐步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促进环保监管信息公开透明,提高信息利用和辅助决策水平。
提升城市和社区信息化水平。以城市市容、市政、交通、管线资源、住房保障、应急指挥等领域管理和服务为重点,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提高“数字城市”建设整体水平;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发展新领域,推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智能电网、城市环境监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努力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加强城乡社区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推动社区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规范化建设,以市或县(市)域为主体,建设统一规范的城乡社区综合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有条件的地区力争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
专栏8 城市信息化与数字城市、智慧城市
|
城市信息化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采用信息技术对城市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开发管理和应用,实现城市的基础地理、基础设施和基础功能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过程。其中,数字化是基础。因此,城市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又称城市数字化,“数字城市”是城市数字化的建设目标。数字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纽带,运用3S、遥测、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城市智慧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发展阶段,又称“智慧城市”、“感知城市”、“信息和服务无所不在的城市”(U-City)、“智能城市”(T-City)等。从技术发展路径看,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一脉相承,只是信息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信息处理模式和对信息的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等进入更高级的智能化阶段。以物联网等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摄像机(IP Cam)、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网等技术,实现信息感知,通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等实现信息承载和传输,通过云计算等信息处理模式实现城市各类应用与服务,构建一个高感知度的城市基础环境,实现城市内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
|
5.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促进信息设施升级
统筹建设信息化基础网络。按照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要求,统筹布局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卫星通信等设施建设,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的省级干线传输网络。以贴近用户为原则,加强光纤宽带接入网络、移动通信网络部署,大力提高城镇楼宇、农村地区行政村和自然村光纤通达率及宽带接入能力。大力开展有线电视网络升级建设,加快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进程。同时,积极推进地面数字电视及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建设,促进广播电视数字化。
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应用试点。加强网络建设统筹规划,鼓励和引导电信、广电等部门协同建设,优化和升级改造基础网络,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共享。以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促进互联互通和业务融合,探索与其他社会基础网络的融合发展。加强城镇小区和商住、办公楼建设改造中的宽带网络共享设施建设和有效利用。
加强无线电设施管理与应用。统筹无线电基础设施建设和频率资源规划,拓展无线电应用领域,提升社会管理保障能力,促进无线电管理与技术应用转型升级。确保南京青奥会期间无线电频率的安全。
6.确立高端发展取向,提升信息产业层次
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着力培育发展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江苏初步建成全球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制造和出口基地,物联网研发、生产和应用先行区及全国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中心。
增强基础电子自主发展能力。加大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专用电子设备和材料等核心基础领域的支持,集中突破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推动产业资源整合和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协同发展,引导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努力构建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有创新能力的产业体系。大力开发支撑两化融合的应用电子技术,重点发展装备电子、汽车电子、船舶电子等面广量大、拉动作用强的应用电子产品。顺应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与内容的融合趋势,促进融合型技术和业务发展,构建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体系。鼓励和推动电子信息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
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撑发展新兴产业,以重大应用为龙头,整合市场资源、创新资源,大力开发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支持重点软件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做优做强传统特色优势产品,大力推动基础软件实现突破。加快发展软件技术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数字内容、集成电路设计、系统集成等信息服务,努力打造全业务综合集成服务体系和新型产业生态系统。加快推动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引导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等形式做大做强,支持中小软件企业加快发展;鼓励企业剥离信息技术研发应用业务,成立专业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继续培育壮大各类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和园区,支持和引导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整合资源,不断提升服务业集聚载体功能,培育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服务牵引、示范带动,积极探索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服务模式,构建新型信息服务产业链。
专栏9 云计算
|
云计算主要指一种基于互联网、通过虚拟化方式共享资源的计算模式,存储和计算资源可以按需动态部署、动态优化、动态收回。云计算综合运用了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网络存储等信息技术,带来了一系列信息基础架构的革新,可以使个人用户和中小企业用户更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加快科技创新。目前,云计算主要有三种应用模式,即: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
构建信息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公共技术开发平台为支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信息产业自主创新体系。支持企事业单位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池建设,鼓励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融合型高端应用电子等领域申请国内外专利、商标,开展信息产品版权认定;鼓励企业依法建立本行业、本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形成有利于企业创新和行业成长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严格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违法侵权行为的查处力度。积极促进自主创新的信息技术、装备和服务进入市场,进一步推进软件正版化。
7.完善体系设施建设,强化信息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