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加强农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农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粮食行业“十二五”总体规划》,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农畜产品流通网络。加大资金投入,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确定的农畜产品双向流通网络、“新网工程”农畜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大中型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予以扶持,重点支持农畜产品交易场所、电子结算、信息处理、检验检测等设施建设。把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旗县和苏木乡镇集贸市场建设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城乡商业网点建设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投资入股、产权置换、公建配套、回购回租等方式,建设一批非营利性农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继续推进大宗农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盟市所在地粮油仓储设施,支持拥有全区性经营网络的大型商贸企业、供销合作社、邮政物流企业、粮食流通企业等参与公益性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及仓储物流体系的建设经营。加快发展鲜活农畜产品连锁配送物流中心,支持建立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全面推进国家农户储粮专项建设工程。扶持产地农畜产品收集、加工、包装、贮存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初加工和贮藏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管护。
15.创新农畜产品流通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打造全区统一的农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联合组建或自营电子商务平台。扶持“万村千乡”农家店、供销合作社、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联通城乡市场的双向流通网络。开展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继续扩大订单农牧业规模,培育发展农牧民经纪人、农村牧区农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社,提高农牧民在农畜产品流通中的组织化程度。
16.降低农畜产品流通成本。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畜产品产销模式,合理调整农畜产品批发市场结构,推进农畜产品流通少环节、低成本、标准化连锁配送经营,大力推广“农商对接”、“农超对接”和“农贸对接”。推进生产者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企业食堂等直接对接,支持农牧业生产基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增加直供直销网点,形成稳定的农畜产品供求关系。免征蔬菜批发和零售环节增值税,争取国家农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严格执行鲜活农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清理和降低鲜活农畜产品市场进场费、摊位管理费,管好“菜摊子”。
17.确保农畜产品市场稳定。完善农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启动建设自治区粮食监测预警系统,准确发布农畜产品供求及价格信息,确保主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认真落实主要农畜产品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保障农牧民利益。进一步健全农畜产品收储调节机制,完善储备制度,调整储备品种,增加自治区粮油储备。认真落实冬春蔬菜储备制度,根据消费需求和季节变化,建立大宗农畜产品商业收储机制。建立健全农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和采购商数据库,开展农畜产品产销网上对接并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农畜产品供应应急调控体系,加强盟市所在地市场应急投放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