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兰州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的成果,促进女童接受学前和高中阶段教育。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儿童使用本民族语言接受教育的权利。

  4.积极开展0-3岁儿童科学育儿指导。

  发展公益性的托儿机构和以社区为依托的多样化的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场所,为0-3岁儿童看护人提供儿童早期保育和教育指导,探索幼儿园、社区与家庭共同参与0-3岁儿童早期教育模式。

  5.加快发展3-6岁儿童学前教育。

  落实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科学的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实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制定合理的幼儿园收费标准。

  6.确保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解决流动儿童的就学问题。制定并实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后在流入地参加高中升学考试的办法。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住宿需求。

  7.保障特殊困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落实孤儿、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的就学资助政策,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及高中以上阶段免费教育。消除制度障碍,为流浪儿童、具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创造条件。

  8.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市和人口30万以上、残疾儿童较多的县(区)至少建立1所特殊教育学校。逐步实现特殊教育盲、聋分校和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分校。各级各类学校不断扩大随班就读规模,全面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9.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逐年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加大对贫困山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扶持力度。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儿童的发展需求。

  10.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广“三段式”培养、集团化办学、内培外输相结合等多种教育模式,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加大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技术培训的比重,广泛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和技能认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

  1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

  12.加快推进教育改革。

  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建立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评价制度体系,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评价体系,完善和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制度,解决学生择校问题。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

  13.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水平。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继续提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和学历层次,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14.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德育工作有机融入教育教学,纳入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5.提高儿童科学素养水平。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儿童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儿童科学探究能

  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资源,为儿童提供科学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建立校外科学实践活动与学校课程相衔接的机制。加强校内外结合的儿童科普网络建设,建立和巩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儿童科普队伍。

  16.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全市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扩大农村中小学建网学校比例和农村现代化远程教育网络覆盖面,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学校数字化教育体系。

  17.建设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安全的友好型学校。

  建立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不歧视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保障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利。提供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学习、生活条件和服务设施,改善寄宿制学校学生食堂和宿舍条件。

  18.完善学校收费管理与监督机制。

  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

  (三)儿童与福利

  主要目标:

  1.扩大儿童福利范围,推动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2.保障儿童享有基本医疗和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和保障水平,为贫困和大病儿童提供医疗救助。

  3.基本满足流动和留守儿童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4.满足孤儿生活、教育、医疗和公平就业等方面的基本需求,提高孤儿的家庭寄养率和收养率。

  5.提高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率,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

  6.保障适龄残疾儿童的就业和技能培训权利。7.做好流浪儿童的救助和教育工作,减少流浪儿童的数量和反复性流浪。

  8.增加孤残儿童养护、流浪儿童保护和残疾儿童康复专业服务机构数量。建立一所具有养护、医疗康复、教育、技能培训等综合功能的市级儿童福利机构和一所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

  9.保障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活、教育、医疗、公平就业等权利。

  策略措施:

  1.提高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机制,增加财政对儿童福利投资的预算,逐步实现儿童公共服务均等化。

  2.完善儿童医疗保障体系。

  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儿童基本医疗保障,逐步扩大儿童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范围,提高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减轻患病儿童家庭医疗费用负担。

  3.提高儿童医疗救助水平。

  加大对大病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的医疗救助。对贫困家庭儿童、孤儿、残疾儿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纳部分按规定予以补贴。

  4.扩大儿童福利范围。

  完善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过分类施保提高贫困家庭儿童的生活保障标准。探索5岁以下贫困家庭儿童和残疾儿童生活津贴制度的运作机制,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

  5.建立健全孤儿保障制度。

  建立覆盖城乡孤儿的最低养育标准制度,保障孤儿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满足孤儿生活、教育、康复、医疗、就业、住房等多方面的需求。对孤儿参加城镇儿童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予以政府补贴。建立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服刑未成年人员子女的替代养护制度,为他们的生活、医疗、教育、就业提供制度保障。

  6.完善孤儿养育和服务模式。

  全面提高儿童福利机构的管理服务水平。探索适合孤儿身心发育的养育模式。完善孤儿收养制度,规范家庭寄养,鼓励社会助养。建立和完善家庭寄养监督、支持和评估体系,提高家庭寄养孤儿的养育质量。

  7.建立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和服务体系。

  建立0-6岁残疾儿童特别登记制度,对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基本康复需求给予政府补贴。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体系,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增强残疾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8.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

  建立完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网络体系,探索流浪儿童的早期预防干预机制,健全流浪儿童生活、教育、管理、返乡和安置保障制度,对流浪儿童开展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矫治、医疗卫生和技能培训,提高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鼓励并支持社会力量保护和救助流浪儿童。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