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品牌魅力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整体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城市文化特色更加鲜明,楚风汉韵、北雄南秀的文化特质得到彰显,两汉文化成为江苏代表性文化符号,形成与吴文化比翼齐飞的新格局。
--文化服务优质普惠。文化事业全面繁荣,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和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均等化,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200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文化产业实力强劲。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一批百亿级行业、十亿级企业和重点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文化产业增速高于GDP和服务业增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左右,文化产业总收入达1000亿元,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文化产品丰富多彩。适应城乡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各文化艺术门类在省级以上重点奖项评比中位居全省前列,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管理经营机制充满活力,一批有影响的创意研发中心、产权版权交易基地和创业服务平台初步建成。
--文化队伍发展壮大。文化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更加科学,柔性人才引进使用机制全面建立,一批徐州文化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在全国全省具有重要影响,一批全国知名髙素质文化人才在徐州集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规模更加宏大,结构显著改善,层次明显提升。
二、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基本任务
(一)思想理论建设提升工程
1.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推行县处级领导干部述学制度,实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年度考评制度,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列入总体工作目标,纳入年度工作考核,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打造一批理论普及宣传工作品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2.培育弘扬城市创新精神。坚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大力宣传实践“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动员全市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培养善操作、会落实、能创新的党员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