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效果显著。以“国际减灾日”、国家“防灾减灾日”等活动为契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扎实推进。以简报、横幅、展板、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为载体,普及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和避险逃生常识。建立了各类社会组织防灾减灾的培训制度,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学校、进军营、进城乡社区。适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积极开展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从2008年开始,先后有80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立健全了军队、公安消防、武警、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防灾减灾资金投入不断加大,救灾减灾捐助工作不断规范,减灾救灾资金的来源渠道不断拓展,为灾区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十二五”时期我省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挑战和机遇。
“十二五”时期我省防灾减灾工作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一是自然灾害突发、频发。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各类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难以预见性日益突出,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多种灾害之间互相影响和诱发,对我省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严峻挑战。二是经济社会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影响日益突出。随着我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密度增加,基础设施承载负荷不断加大,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日趋严重;广大农村,尤其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居民主要依靠农业及其他自然资源为生,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不少农村人口因灾致贫或因灾返贫,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为薄弱。三是灾害管理工作面临更高要求。随着人民群众思想观念、利益诉求、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化,从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出发,对防灾减灾工作在保障水平、覆盖范围、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二五”时期防灾减灾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一是防灾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尚不健全。综合防灾减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仍不够完善,涉灾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亟需进一步加强。二是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我省防洪、抗旱、防震、防滑坡、防火等灾害防抗工程标准偏低。城乡交通、通信、电力、供排水管网等公共基础设施防灾能力相对薄弱,部分农村群众住房抗灾能力较差。三是救灾硬件设施亟待加强。全省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应急避灾场所等救灾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的物资储备种类比较单一,交通、通信等救灾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四是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有待提升。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预报预警能力相对较低,灾情信息采集和评估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五是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救灾工作人员不足、人才专业化水平不高,复合型应急人才、灾害风险评估人才、监测预警人员和专业应急救援人员、恢复与重建人才较为紧缺。
面对严峻的灾害形势和挑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把防灾减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综合减灾备灾建设工程”列为全省重大民生工程建设优先考虑,防灾减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对防灾减灾工作更加关心、重视,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同时,我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防灾减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开展社会互助的责任和热情日益高涨,形成推动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十二五”时期,防灾减灾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要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规划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着力健全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完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加速推进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