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吉林省研究与开发活动成效显著。2010年,全省研究与开发全时人员当量投入达4.53万人年,是 “十一五”初期的1.58倍。发明专利申请数、授权数以及发表论文数居全国中上水平。每百万人平均发明专利授权数达20.99件,每亿元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产生的发明专利授权数达5.29件,每十万人发表学术论文2.09篇,分别为 “十一五”初期的1.27、1.09和2.52倍。
4.重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汽车产业创新资源投入上升态势明显,汽车产业R&D人员和R&D经费总量在稳步增长。同时,汽车产业R&D人员比例和产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科技从业人员比例、技术引进与改造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均同步增长。汽车产业内部科技资源进一步整合,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提升较快,“十一五”期间,产业范围内年专利申请数由49件提升至264件,成本利润率由4.7%提升至6.5%,新产品产值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
电子信息产业科技人才、资金及创新产出优势明显。调研资料显示,2010年,行业高素质研发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例达到76.3%,拥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科技活动人员比例达21.7%,拥有博士学位的科技活动人员比例达2.9%,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政府高强度的资金支持和推动下,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产出能力突出,企业平均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及新产品产值率居全省各产业前位。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轨道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亮点,以换热设备制造业为新兴增长点的装备制造业,创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以高速列车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龙头产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十一五”末期,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研发人员达2.3万人,占从业人员比重达到2.34%,拥有各类科研机构70家,比 “十一五”初期均有显著提升。
石油化工产业立足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煤炭等资源的开发与转化,通过持续投入与改造,部分化工装置和产品技术达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部分领域及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良种产业链的创新产出能力明显增强,长春大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的玉米综合加工技术优势明显,尤其是变性淀粉、秸秆加工技术具备国际领先水平,并被国外著名商业杂志评为2011年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50强。
(二)存在的问题。
1.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居全国中下水平,不具比较优势。
2010年吉林省的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21位,其中知识创新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及管理水平在全国排名分别为22、30、24、21位,均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创新绩效表现较好,居全国中游水平 (12位),但创新所带来的产出较低,资源消耗较高,表明吉林省经济尚处于粗放发展阶段。
2.部分支柱优势产业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石油化工产业研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平均46家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拥有1个研发机构,远低于全国4.2家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拥有1个研发机构的平均水平;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内部技术引进和改造投入不足,产业技术创新活动能力较弱;年申请专利、产品利润率以及新产品产值率在吉林省重点产业中的排名均处于中下水平,创新产出能力亟待提升。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创新基础脆弱。产业R&D人员和R&D经费的投入明显不足,创新投入水平亟需提高;产业整体年申请专利数不足十项,新产品产值率近年来年均仅为10%,创新产出能力较弱;产业技术创新人才流失严重,产业内科技信息交流不畅,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
|